推广 热搜: 大学  哈佛大学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课程  清华 

北大emba 报名

   2025-05-15 0
核心提示:一、潮水退去时,方见管理者的底色2015年,我站在深圳湾创业广场的落地窗前,看着无人机编队在夜空中拼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字样。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的CEO,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

一、潮水退去时,方见管理者的底色

2015年,我站在深圳湾创业广场的落地窗前,看着无人机编队在夜空中拼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字样。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的CEO,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去库存化”战役——线上渠道的爆发让传统经销商体系濒临崩溃,而我们凭借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在三个月内将库存周转率提升了40%。这场危机让我意识到:管理者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顺风时的增速,而在于逆风时的决策韧性

彼时的我,正陷入一种“成功者的焦虑”:企业规模突破百亿后,利润增长却逐渐乏力;团队从初创期的“兄弟连”变成层级分明的组织,决策效率日渐低下;更致命的是,面对人工智能、碳中和等时代命题,我发现自己对商业底层逻辑的认知已出现裂痕。这种撕裂感,如同站在岸边目睹潮水退去,才惊觉脚下的沙洲正在消融。

二、在“确定性终结”的时代,重新定义学习

当北大汇丰商学院的招生简章出现在我案头时,最初吸引我的不是“EMBA”三个字,而是课程表中的一门课:《VUCA时代的战略重构》。教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数据:全球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从20世纪的75年缩短至21世纪的15年,而唯一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这让我想起《孙子兵法》中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传统管理理论如同固定靶场的射击术,而我们需要学会在移动的靶场上生存。

在《商业模式创新工作坊》中,我们拆解了字节跳动的推荐算法逻辑。当同学指出“用户注意力即货币”时,我突然意识到:数据不仅是运营工具,更是重构商业本质的维度。这种认知颠覆促使我将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从“会员积分制”升级为“用户行为资产化”模型,仅半年就实现了复购率30%的提升。北大教授常说:“EMBA教育不是灌输答案,而是让你重新提问。”当我开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供应链金融、用“熵增理论”解析组织进化时,那些曾困扰我的难题逐渐显露出新的解法。

三、跨界碰撞处,藏着破局的密钥

在北大汇丰的课堂上,最珍贵的或许不是某个具体知识点,而是那些“非共识时刻”的思想交锋。记得在《全球化战略》模块,一位来自跨境电商的同学抛出问题:“当SHEIN用算法打败ZARA时,传统服装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否已成负资产?”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金融组的同学从价值链重构角度分析,制造业出身的同学则聚焦产能柔性化改造,而我从中看到了“数据资产定价”的新课题——这直接启发了我们公司与某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将生产端的实时数据转化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信用评估依据。

更难忘的是在英国校区的交流中,当地教授用“棋盘与河流”的比喻阐释中西方管理差异:中国人擅长在规则内落子布局,西方人更习惯在流动中寻找方向。这种文化视角的切换,让我重新审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冲突与融合。当我们小组在牛津讨论“ESG(环境、社会、治理)的本土化实践”时,我发现中国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造血”模式,恰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东方方案。

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为了看得更远

有人问我:“花费近百万元读EMBA,值得吗?”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把学费看作成本,它确实昂贵;但若将其视为对未来的投资,这可能是最划算的交易。在北大汇丰,我获得的不仅是教授的智慧、同学的资源,更是一种“元能力”——用系统思维穿透复杂现象,用长期主义抵御短期诱惑。

如今回望,从深圳湾那间焦虑的办公室,到未名湖畔的课堂讨论,再到英国庄园里的思想激荡,这段旅程让我明白:管理者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时代的局限性;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自身经验升华为认知框架。正如北大校训“兼容并包”所启示的,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里,唯有保持开放、拥抱变革,才能在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锚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信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障及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16574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