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UVCA时代中,无论是怎样的天才,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协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队的力量,已为世人所公认;无论在哪个行业,做什么产品或服务,都会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超越;唯一不会被模仿的就是我们的创造力,尤其是组织整体的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而团队不断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这个团队持续的学习。因此一个团队如何学习,就变成它或者它所代表的企业获利及提升效能的重要课题。
要在一个团队内创建一种开放、分享、持续创新的学习文化,听起来容易,事实上却是不易实践的事。任何一个团队/组织都是由有着各式各样心智模式、成长经历、梦想和价值观的人所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看似微妙却巨大的差异,既是相互融合的魅力和动力,亦是易产生彼此之间隔阂进而成为团队共同文化建立的阻力。
彼得·圣吉所提出的“五项修练”的理念,实则就是在协助团队或组织试图塑造持续创新的运作模式及团队文化。这种运作模式及团队文化能够真正帮助团队或组织适应任何不断变化甚至难以预测的未来商业环境,找出成长之路,帮助自身提升绩效甚至创造最大价值。
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是建立一个具有开放、分享、持续创新的学习文化的团队的重要基石;是支持个人和组织活出生命的意义、培育创造未来的能力的力量。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知识却并不容易习得和运用;尤其,在任何一个团队中,一定既有学习力和理念力深厚的领导者,亦有能力并不十分显著但却是重要中坚力量的执行者;对于团队人数最多的执行者而言,枯燥的理论学习及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并不易做。
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既遵从了五项修炼的内核,以建立团队共同的学习文化为目标;又采取了轻松无压力的多元复合学习形式,更适合团队的各类人群,以更小阻力及更大成功可能性地推进“学习型组织”理念在团队/组织中的落地生根,帮助团队成员建立共同的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
关于“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纵观全局,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地“建构”和“解构”的思维能力。
对相同的现象,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有人熟视无睹,有人却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商机和变化的规律。增长最快的时刻居安思危的最佳时机。你的职位上带来最大收益的策略,终将最快地消耗你的资源。你越努力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就越有可能葬送获取这种东西的机会。诸如此类的系统原则,代表一种更有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由此你能够观察到你的行动是如何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相互联系的。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抽丝剥茧出简单的结构,从而引导我们做正确的决定,系统思考正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睿智的“慧眼”。
关于“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我们自己的脑海中持有的各种形象、假设和故事,涉及我们自己、别人、组织机构和世界的每个方面。像玻璃窗格能限定并微妙地扭曲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着我们所看到的东西。
心智模式为什么对我们的行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呢?部分原因在于它会影响我们的观察。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两个人去观察同一件事,会给出不同的描述,因为他们看见了不同的细节,并且做了不同的解释。正如心理学家所说,人们的观察是有选择的。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惯性力量,会把最杰出的系统思考智慧淹没。它还可能会阻碍学习,甚至把整个公司乃至整个产业禁锢在过时的习惯做法上。
但因为心智模式往往是无声无息地潜藏在我们意识之下,所以一般很难被测试或检验。如果不去寻找,心智模式通常很难被我们看见。这项修炼的核心任务在于让心智模式浮出水面,并探索和讨论它,同时避免戒备心态,以帮助我们看清“玻璃窗格”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创立新的心智模式、新的窗格,是自己更好地立足于世界。
关于“团队学习”
学会团队学习,对当今组织和企业来说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这个原因很容易理解:几乎所有的重要决策,现在都是由团队来完成。有时是由团队直接做决策,有时是需要团队把个人决策变成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不相干的。个人学习无处不在,但是组织学习却不一定发生。如果团队能够学习,就会成为整个组织中学习实践的微系统。团队学有所得,付诸实践,开发技能,并将其传播到其他个人和团队。团队的成果可以成为样板,为整个组织一起学习建立标准,定下基调。
在组织内部,团队学习有三个关键方面。第一,对复杂问题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明晰的理解。这里,团队必须学会如何挖掘个人的思想潜力,以超越个人的心智。这说来容易,但组织中有很多强大的影响力会使团队的智能低于个人智能,而不是高于它。
第二,需要有创新的、协调的行动。出色的团队会开发出一种自发而协调的人际关系—— “操作信任”关系。每个团队成员都保持对其他成员的清晰意识,行动中相互依赖,互助互补。
第三,团队成员对其他团队起作用。例如,高层团队的大多数行动,实际上由其他团队完成。所以,“学习型团队”要不断通过广泛传授团队学习的技能和时间方法,来培育其他团队的学习实践。
团队学习是一项集体修炼,尽管它包含个人技能和理解力。因此,如果说作为个人的“我”掌握了团队学习的修炼方法,是毫无意义的。这项修炼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团队训练,它甚至不止于建立更密切的人际关系。这项修炼会激发更多根本性的变革,并且将在整个组织中得到长期应用。
预期收获:
‧ 提升个人全局思考能力
‧ 学会从整体看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路
‧ 打破团队的局限思考
‧ 找出问题的切入点,突破困局
‧ 搜集各部门的不同观点,并找寻双赢的做法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 破冰:看见事件的冰山
‧ 互动:艰难的选择
‧ 故事:真相有时在少数人这里
第二部分 认识系统思考
‧ 真实世界里的系统案例
‧ 线性思考 VS 系统思考
‧ 细节性复杂 VS 动态性复杂
‧ 区分“事件”、“趋势”、“结构”
‧ 问题背后的问题
第三部分 系统工具学习
‧ 环型思考、蝴蝶效应
‧ 结构影响行为
‧ 系统环路的启动和破解:牵一发则动全身
‧ 时间滞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成长上限
第四部分 破冰:看见不同的心智模式
‧ 互动:艰难的选择
‧ 故事:真相有时在少数人这里
第五部分 心智模式的概念和形成
‧ 心智模式的概念
‧ 心智模式的形成
‧ 心智模式与系统思考的关联
第六部分 推论阶梯
‧ 推论阶梯的概念及过程
² 练习:描绘具体事件的推论阶梯
‧ 爬上推论阶梯及走下推论阶梯
‧ 推论阶梯的运用及转变(反思&探询)
第七部分 如何灵活运用心智模式与他人沟通
‧ 主张 VS 探寻
‧ 主张与探询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 兼顾主张与探询,创造新的对话方式
‧ 练习:感受主张与探询
第八部分 聆听与反思
‧ 学习型团队的特点
‧ 沟通的价值
‧ 说话棒的运用与练习
‧ 聆听与反思
第九部分 初探深度汇谈
‧ 练习:金鱼缸
‧ 协助背景或工作大不相同的人,更了解彼此的优先级,与面对的挑战,不会卡在辩护当中。
‧ 分享多元观点,达成共同的了解,藉此建立行动的基础
‧ 同时关照个人表达与团体对话的学习
第十部分 企业应用案例分享
讲师介绍 |陈思杰老师
讲师背景:
ì 现任J&S创始人
ì 游戏化管理专家、企业管理沙盘设计师
ì 《团队领导力沙盘》认证讲师
ì “五项修炼企业高级教练班”认证讲师
ì PDP认证讲师
ì 《五项修炼》零压读书会产品核心研发者和引导师
ì 长三角拟上市企业服务联盟咨询顾问
ì 上海开放大学创业营导师
ì 众创云集、金鸡湖创业长廊、苏州园区培训管理中心、外滩商学院、汇人网商学院、新交海、丁盛云学堂等机构合作讲师
授课特点:
ì 陈老师有销售、管理等不同岗位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为分析客户所遇到的问题时提供强大的助力。
ì 陈老师具备多年的专业的商业培训经验,使课程从设计阶段开始就与客户的需要步步契合。
ì 轻松幽默而且生动感人的风格使培训课程在执行中不仅达成预计的学习要点,更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ì 多年“五项修炼”的组织学习经验推动他将个人学习及组织学习推进到了一个新的理解层次,以“系统思考”及“心智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内核,以学员对象的个人特性及所在组织的文化特性为根基,运用灵活的学习环节设计和引导,让个人和团队在课程中得到个人觉察和成长;遵循学员自发和自主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硬件、软件各种方式结合的互动手段,让学员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意愿和创新热情。
ì 陈老师课程的最大特色是利用体验式的学习形式,调动成人学习的主动性,从始至终将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在良好设计的互动式教学中,让学员变成培训的主体,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学员步步学会理解和应用培训的知识或技能。
擅长课程:
1.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系列:
‧ 系统思考——跳出症状看全局
‧ 心智模式——沟通从了解人性开始
‧ 团队学习——开放的集体智慧
‧ 愿景领导——组织动力的源头
‧ 自我超越——培育创造性张力
‧ 《五项修炼的故事》系列组织文化共修项目
2. 沉浸式体验学习系列:
‧ 《速度与激情,目标与行动》团队赛车搭建竞速与复盘学习
‧ 《电影风云之创世纪》团队微电影摄制及团队文化落地工作坊
‧ 《共绘蓝图》团队拼画及愿景共识工作坊
‧ 《沙漠掘金与团队建设》团队目标与执行力
‧ 《啤酒游戏经营决策沙盘》、《收获的季节与团队协作》系统思考与团队决策
‧ 《AI欣赏式探寻》、《AI引爆团队优势》
3. 组织轻咨询系列:
‧ 《组织目标共识与战略解码》引导工作坊
‧ 《肯定工作价值,清晰内在动力》引导工作坊
‧ 《金鱼缸对话与深度汇谈》引导工作坊
‧ 《组织战略转型与战略地图》引导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