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财务  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  营销  金融  银行 

丁万明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专家
丁万明老师讲课预约电话:隋助理 (微信同号)
丁万明老师常驻地:北京
丁万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专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系列节目主讲人河北省委党校教授清华大学签约教授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晋察冀文化研究员

丁万明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专家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评说

河北省委党校教授

清华大学签约教授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河北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

晋察冀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长期录制播出系列节目《评说。承担全国党校系统重大项目“信仰与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研究;承担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积善成德,止于至善——文化学视域中的善行河北”研究等。近年来在《资治通鉴》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礼学研究等领域相继在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50多篇,其中系列论文“1902—1931年间的礼制变革及其文化意蕴”包括服制、社交礼制、婚姻礼制、丧葬礼制等五篇论文的发布受到同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民国初期服制变革的成效及其文化意蕴》发表在《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2012年7期《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文化生活与生活的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5);合著《文化传承的器与道》(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16);合著《学者眼中的善行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丁万明评说之纵横捭阖》(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等。2018年获得河北省教学名师称号;2020年入选中组部好课程名录。

主要研究领域:《资治通鉴》;礼治文化。

主讲课程

《资治通鉴中的修身与领导韬略》

《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意识和政治操守》

《曾国藩的修为与领导之道》

主讲课题:

主题一、《资治通鉴》中的修身与领导韬略

适用人员范围:公职人员,最适宜的时长:半天或一天

课程目标及大纲:《资治通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史书之一。也是历代为政做官者必读的政治教科书。中国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国情,而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要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必须研读《资治通鉴》。本专题从《资治通鉴》中的为官行政与传统中国的管理视角,讲授古人的修身与领导韬略。 本专题拟分三个部分:首先讲《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即《资治通鉴》的地位与影响,用三句话可概括为:《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是帝王学的集大成者;《资治通鉴》是一部历代学者评价极高的经史合流的政治教科书。其次讲怎么用的问题,即传统政治文化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准备通过阐述编修《资治通鉴》的微言大义,介绍《资治通鉴》的内容,概括《资治通鉴》的思想精髓来分析。 最后讲怎么读这本书。第一要注意权术与治道的关系;第二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误读问题;第三阅读《通鉴》要注意七个方面的相关著作,即续、改、注、补、评、研、译。

主题二、曾国藩的修为与领导之道,适用人员范围: 社会各界,最适宜的时长:半天或一天或两天,课程目标及大纲: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为官楷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成就曾国藩成为“完人”的修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明确的成功理念、坚定的修身信条、决绝的鞭策手段、卓越的文化格局、还有霸得蛮的湘湖精神。主要内容:一、曾国藩的修身励志,储才养望;二、曾国藩的人生修养与领导艺术;三、曾国藩的领导艺术的现代启示。

主题三、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思维能力,适用人员范围:社会各界,最适宜的时长:半天,课程目标及大纲:如何解决领导干部新时代面临的“本领恐慌”的问题,这就需要提高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思维能力两种能力,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进行“两个伟大革命”。也就是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思维能力两种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两种水平。授课框架:一、提高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一)提高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丰富内涵,(二)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实践路径;二,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三、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水平;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丁万明《曾国藩的修为与领导之道》

课程大纲
一、《曾国藩》讲解
一言难尽曾国藩
曾国藩历史评价
曾国藩修为
二、修身-领导之本
西学管理科学VS东方治理经验
曾国藩的立志修身
曾氏修身五字要诀
曾氏处世哲学的修炼
三、识人-领导之智
曾国藩相面术
曾国藩相人四法
曾国藩识人三法
1.精神气质识人
2.日常观察识人
3.选拔标准识人
四大人才不可大用
曾国藩人才开发指导思想
知人是为了用人
四、谋事-领导之术
何为思维
曾国藩晓事三法


丁万明:诚-曾国藩安身立命之本

前言:曾国藩是我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一起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有人推崇他为千年第一完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智力体力皆不超群,何以成就如此事业?

作者简介:河北省委党校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公共精品课主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评说

曾国藩的修身,他自己总结五个字的要诀:“诚、 敬、静、谨、恒”。这个修身之道,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了,这是国学的根基。这五个字真讲细了,每一个字都能讲半天,它确实是博大精深。

儒家关于“诚”的理念

“诚”是儒家修行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儒家讲“不诚无物”,就是一个人不讲诚,就没法跟他说话了,你也别跟他说,他不听你的,听也是当耳旁风。其实所有讲信仰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前提就是“诚”。所以你看你无论去哪个宗教信教的场所,你去求这个求那个,求了半天,他一定告诉你“心诚则灵”。为什么求了半天没灵,他一定是说你心不诚,他不说他不灵。所以我们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要心诚。儒家本意上也是一种信仰,它跟宗教信仰一样,也是讲信仰的,讲信仰首先就得讲“诚”。什么叫“诚”?“诚者,天之道”;什么叫“诚”?“诚者,实也”,“诚者,信也”。我们生活中经常把诚实诚信,连起来说,其实“诚者,实也”,就是讲“诚”和“实”是一回事儿,“诚”就是实实在在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诚者,信也”,实际上讲信是诚的一个结果,而诚才是信的根本。我们现在社会说诚信缺失,信缺失了其实好办。比方说现在的这个黑名单,像你的信用记录这个东西,诚信记录一记你就不敢违约,你就不敢胡来,这个很容易,这是制度就能保障。可是很多信的最根本的原因,你之所以愿意守信,是因为你内心认为我不能违约,所以你才守信。所以信最关键的是要讲“诚”,一个人讲“诚”一定会讲信,但是一个人讲信不一定是讲“诚”的原因。所以“诚者,天之道”,就是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叫“诚”。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诚,需要修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有欲望,我们老想多吃多占,老想走个弯道超个车,老想投机取巧。2000年前我们儒家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欲望这个东西,你也不能把它看得一无是处,适度的扩展适度的放纵欲望,那叫上进心,进取心;欲望太过于扩展了,那叫物欲横流,那就麻烦了。所以宋代的儒家最后就讲,人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有欲望也有良知,欲望和良知是什么关系?宋儒就讲了个16字心传,他提出来了“人心惟危”,就是人的欲望挺危险的,你得控制它,一旦欲望放纵了,眼里只剩下利益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那你最后就没法做人,大家就认为这个人完了,成魔鬼,展现出魔鬼的一面。那么欲望的另一面是什么?人有良知,所以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心”就是人的良知,天理天良,每个人都有天理天良,但天理天良是挺微弱的,说没就没了。经常老百姓骂人了,你咋干这么缺德事儿,你良心哪去了?他干坏事的时候良心就没了,坏事干完又有良心了,就忏悔,就后悔,我怎么干了这么个事儿啊,后悔了。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人是善恶并存的,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儒家说了,得把恶给约束住,不断地彰显善,追求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那个善,彰显那个善,这时候人性就往好的一面发展;你要是彰显恶,人性就往恶的一面发展。怎么办,一定要“诚”,你得实事求是,认识到你内心就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你一定得清楚,你必须把那个魔鬼的一面自个儿给约束住,你自个儿不约束,它放纵了以后,人就做得很不堪。所以很多人说“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不容易吗?儒家讲了,“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就是说遇到诱惑的时候,想都不想,一点不为所动,不用考虑就直接说,这事是人家老张的,这荣誉应该给老张,今年老张干得最好,直接给老张。你能这么做的那叫圣人,咱们都是凡夫俗子,遇到利益遇到诱惑的时候老是想,这事能不能我先得,老张明年还有时间,我今年也干得不错,给自己找理由。

修诚的第一步——“着善而固执之”;做人的第一步——“毋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诚于中形于外”

所以说,我们“诚之者”就是修“诚”,儒家修行的第一步是干什么呢?择善而固执之。好赖总懂吧?知道好赖,然后坚持用好的,哪怕对自己不利,我觉得这么做才公平,所以我就这么做了,这就叫“诚”,能做到这个境界就“诚”。理论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很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总是善于给自己找借口,原谅自己。

做到“诚”,“诚”是什么,不欺骗,就是不能欺骗人,不能欺骗同事,不能欺骗一般人。这很容易,因为什么呢?这社会中间谁敢欺骗谁?你欺骗大家,一个单位里边,天天在一块儿,你欺骗了一个人,最后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讲师中心
丁万明老师课程大纲
丁万明老师观点
推荐讲师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障及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16574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