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内训课首页 频道列表

凝心聚力,融合共生--企业文化融合思想与方法

2024-12-17 10:084
课程预约:13121392666 隋老师
学习费用:面议
课时安排:1-2天,6小时/天
主讲老师:史德安
课程简介:本课程强调了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解读了文化融合的本质、内容范围和方式,并呈现了文化融合的不同策略,同时提供了若干文化融合的具体工具方法,可有效地支持学员掌握文化融合之道与法,更高效地推进所属企业的文化融合。

《凝心聚力,融合共生—企业文化融合思想与方法》

主讲:史德安老师

【课程背景】

当企业兼并收购、海外经营、跨地区发展时,企业都会面临文化误解、冲突与融合的挑战。企业管理者要致力于积极行动,面对文化冲突,处理好不同文化背景企业的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不仅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误解和冲突,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同时有利于实现内部的高效的沟通、协调,并有利于建立文化归属感。

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建立一套文化体系,而是要基于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科学研究、系统思考,以专业的方法论设计文化融合的方式、策略和行动。在国内大型企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如海信与东芝、海尔与被购企业、TCL与阿尔卡特、联想与IBMPC等,这些都给我们巨大的启发和多样的方法论借鉴。

本课程强调了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解读了文化融合的本质、内容范围和方式,并呈现了文化融合的不同策略,同时提供了若干文化融合的具体工具方法,可有效地支持学员掌握文化融合之道与法,更高效地推进所属企业的文化融合。

【课程收益】

Ø  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结构与作用机制

Ø  掌握文化融合的本质、内容、方式、策略和步骤

Ø  具备设计文化融合行动方案的能力

【课程特色】

Ø  专业性:原创若干文化融合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帮助客户系统思考文化融合需求、设计和行动,让融合更高效。

Ø  实践性:课程内容是基于多年对国内外文化融合理论和实战案例研究的成果,课程有大量的实战案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Ø  系统性:系统介绍了文化、文化融合、文化融合的内容、方式、策略、流程和工具方法,让学员系统性掌握文化融合。

Ø  工具性:课程有大量的工作工具、表格等,可以拿到就用,用了有效,快速提高文化工作效率和效能。

Ø  实效性:老师具有丰富文化咨询实战经验,在培训时,可以将文化调研、文化轻咨询、文化融合顾问、引导教练等技术应用其中,带给学员更多收益。

【课程对象】企业家、常务副总、企业文化领导者、文化管理者、文化总监/负责人、文化经理、主管等文化工作人员、人力副总、人力资源HRBP、OD等人员与文化工作机密相关工作。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课前调研

(一) 课前调研

1.      双方发展和文化有何异同?

2.      文化面临哪些冲突,带来哪些影响?

3.      做了哪些融合工作?效果如何?

4.      未来的融合期望是什么?

(二) 调研报告(咨询服务部分)

1.      现状分析

2.      挑战与问题

3.      方向与策略建议

第二部分:现场培训

启动与暖场活动


一、文化融合:为什么不得不做文化融合?

(一) 文化融合:本质是思想和行为的协调统一

(二) 融合主体: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

(三) 融合必要:凝心才能聚力,心散必然散力

(四) 融合影响:1+1<2,1+1=2,1+1>2

案例:阿里的海外发展与影响

二、融合内容:我们到底要融合什么?

(一) 文化结构:文化融合的内容逻辑

1、  理念融合:心在一起

2、  行为融合:默契跑位

3、  制度融合:同规矩共方圆

4、  外在融合:齐步走,力出一孔

工具:文化融合内容分析表

案例:宝武钢铁内部的文化融合

讨论分享:我们最需要在哪个层次融合?

(二) 文化融合内容矩阵:个人/组织,文化/工作

1.      个人工作融合

2.      个人文化融合

3.      组织文化融合

4.      组织工作融合

案例:海信和东芝的文化融合

讨论分享:我们处在怎样的融合状态?有何异同和影响?

三、融合方式:我们以何种方式融合?

(一) 融合驱动:主动融合、被动融合

(二) 融合节奏:快速融合、逐步融合

(三) 融合方式:从内到外、先外后内

案例:海尔吃休克鱼的融合分析

讨论分享:目前我们是以哪种方式融合?

四、融合策略:如何创造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 思考:文化是否必须要同?

(二) 文化融合策略

1、  万众一心:同化归一,心心相映

2、  和而不同:尊重包容,同异共存,取长补短

3、  百家争鸣:相互隔离,龙生九子各不同

(三) 策略选择关键因素

1.      领导风格:风格不同,期望不同

2.      文化强度:强强相遇,壮怀激烈

3.      业务类型:隔行如隔山,行行各不同

4.      物理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

讨论分享:我们未来采取何种融合策略?

五、融合实施:如何实现文化融合?

(一) 融合三阶段:接触、冲突、适应

(二) 融合四步法

1.      见:观察与体验

2.      知:对照与理解

3.      选:权衡与策略

4.      行:设计与实施

(三) 推进融合行动

1.      反应模式:支持、顺应、抵制、躲避

2.      融合方法:化解阻力,高效推进

ü  交流会:相互了解,看到异同,坦然面对

ü  共创会:共建新规则,形成新共识

ü  恳谈会:实施全面变革,推进融合,获取支持

ü  评议会:关键冲突与重大事件的讨论化解

案例:联想和IBM的文化融合

讨论:我们做了什么,未来需要做些什么?

(四) 融合验证:实施融合效果调研

1.      融合过程:U型、W型

2.      三度调研:理解度、认可度、支持度、满意度

3.      调研方式:访谈+问卷调研

六、总结与结束

1、内容回顾

2、学习分享

ü  现在你有何感受?

ü  从今天的课程,你收获了什么?

ü  未来你要如何以文化促进业务发展?

第三部分:文化融合分析与方案(咨询服务部分)

(一)  文化融合面临挑战与问题

(二)  文化融合行动方案设计与质询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