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内训课首页 频道列表

《大学》的修身之道

2024-06-20 15:1013
课程预约:13121392666 隋老师
学习费用:面议
课时安排:1天/6小时
主讲老师:吴孟恩
课程简介:国学智慧,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它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仁爱”、“诚信”和“和谐”的价值观。在短短两百字中,国学智慧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引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通过学习国学,我们不仅能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力量,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课程背景】

《大学》,原为《礼记》中一篇,宋儒朱熹择其单独成篇,位列“四书”之一,其“修齐治平”等之精神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大学》号称至刚至阳之经,长期诵背,有长养正气之效,加之理解,更能体会这部经典奥妙之义。本课程,将带学员了解《大学》的前世今生,对经典内文有深入理解,了解修身内涵,长养浩然正气,使之对学员生活、工作、学习有所裨益!

【课程收益】

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

理解修身的内涵,对“三纲八目”简单理解

运用《大学》对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加以指导

【课程对象】

企业中层、基层员工,高校师生,国学爱好者等

【课程时长】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开门见山——《大学》的前世今生

1.出处:《礼记》中一篇

2.作者:曾子

3.演变:古本《大学》与宋本《大学》

4.解读:唐代郑玄、孔颖达、宋代朱熹、近代王文锦、南怀瑾

5.意义:至刚至阳,诵背则长养正气,修齐治平,研习则人生通达

 

二、三纲八目——《大学》说什么

1.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小贴士:此三纲非彼三纲——三纲五常与三纲八目

1)明明德做何解?缘何有明德与明明德之争?生活中如何“明德”

2)亲民还是新民?工作中何时“亲”,何时“新”

3)至善之境到底为何境?浅谈“扶不扶”“座霸”“打老师耳光”等社会乱象

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格物:格物格什么?王阳明格竹之悟,工作中的“格物”

2)致知:你真的知道吗?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理念,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3)诚意:诚为商本,诚意即毋自欺,慎独之道。工作中可有操守?

4)正心:为何生活中往往不得其正、烦恼不尽?

5)修身:天子庶人,修身为本,领导员工,修身为第一要义

6)齐家:齐家之道,五伦圆满

7)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家仁则国仁,家让则国让,部门和谐则公司和谐

8)平天下:教也者,上所施,下所孝也。企业盛则社会盛,国盛而天下盛。

 

三、拨云见日——耳熟能详的《大学》语句正解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3.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4.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5.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6.言悖而出者,必悖而入;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

7.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8.国不以利为例,以义为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