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国学?
王秦丰教授总结了众多学者从文化、历史、学术等角度对国学进行定义,认为国学似可定义为以儒学为主体、佛道为两翼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统称。儒学为主体,是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家历史地占据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领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更因为儒学所具有的入世意识、家国意识、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和教育意识,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意识的构建发挥着主体作用。佛道为两翼,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对于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儒佛道三家,佛道两家的作用不可忽视。佛家属宗教,是外来文化,且经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改造,实际已成为儒道化的佛教。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要是儒道两家,植根于中华大地沃土,在历史长河中深刻塑造着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

王秦丰教授带来题为《国学与做人》的讲座
2.什么是经典?
什么是经典?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认为:“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是五本经典:《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最简单地说,《老子》是为天之道;《论语》是为人之道;《孟子》是为君之道;《大学》是内圣外王之道;《中庸》心性修养和之道。
3.如何学好国学经典?
读懂十个概念: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读懂五本经典:《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就能掌握国学要义和传统文化精髓。

400多名听众听讲
4.通过学国学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做人道理。传统文化关注的是人,讲得都是如何修身养性和立身处世的道理。国学和传统文化教人做人的目标,儒家是君子,道家是圣人,教人做人的途径是修身,落实到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孝悌为本;好学不厌;内省不疚;少私寡欲;谦虚谨慎。
最后,王秦丰教授以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做人是一门大学问。而国学和传统文化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价值和方法,对于学做人、做好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必将永葆生机和活力。
陈全生: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削弱
陈全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参事。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就中小微民营企业投资和政策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其
0评论19
张占斌: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澎湃新闻:最近,新质生产力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包括白酒企业也说,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此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
0评论32
宫玉振:战略要能实施与落地
光制定战略还不行,还需要执行和实施的环节。《经营30条》简洁而精确地介绍了三个步骤:分解-定力-复盘。首先是分解。将伟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上下一致地认可。在制定战略规划
0评论13
宫玉振:战略性思维的关键点
战略制定的关键,是要有战略性思维。那么,如何形成战略性思维呢?宋总专门讲了战略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全局性、系统性、辩证性。我非常认同宋总的总结。不过这三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想从相
0评论12
宫玉振:制定战略要以目标为导向
战略如此重要,该如何制定战略?《经营30条》提出了非常关键的原则:“战略制定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书中的原话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好目标”,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麦克斯韦尔·
0评论46
宫玉振: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宋总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讲战略,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宋总的原话是“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我想用军事史上的案例来呼应一下宋总的战略观。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
0评论22
李爱华:《基业长青》 中长寿公司九个维度
1.造钟而非报时----管理要素2.利润之上的追求----文化要素3.保存核心,伺机进步----文化要素4.远大目标----战略要素5.教派般的文化----文化要素6.择强汰弱的进行----机制要素7.自已家的经理人--
0评论11
李爱华:建立企业文化三个难题
1.中国企业善于学习,过去学习苏联,后来学习日韩,再后来一个标准学欧美,无论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技术好学,规则好学,唯有文化学不来。文化中有很多不容易说
0评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