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评。唯有靠全体员工勤奋努力与持续艰苦奋斗,不断清楚影响我们内部保持活力和持续创新机制的东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存活下去。”
“以客户为中心”在整本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华为的企业文化强调:奋斗的前提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否则做再多都不能叫创造价值。提及华为的艰苦奋斗,人们的印象是加班多、压力大,建筑设计行业也同样如此, 然而我们所希望员工的加班是有创造价值的加班,更加高效利用时间,创造最大价值。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加快当地的城镇化进程,为人们提供更多美好生活产品。以贡献论英雄,不以“素质”较高下
在用人上强调英雄不问出处。这一人才观,其实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客观现象,那就是往往优点突出的人才,往往其缺点也很突出,选干部的时候,华为还是强调要看主流,不要过多去看重一些缺点,不要过多看一些所谓的素质,比如所谓的那些资历、学历,还是要看业绩,看责任。
任正非对此则有过更贴切地阐述: 要明确员工在公司改变命运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努力奋斗;二是提供优异的贡献。贡献有潜在的,显现的;有短期的,长期的;有默默无闻的,甚至被人误解的。认知方面的能力不能作为要素确定员工的命运,茶壶中的饺子,倒不出来,不产生贡献,就不能得到承认。要通过奋斗,形成结果,才能作为要素。论功行赏要向奋斗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
华为曾在《从“哲学”到实践》的公司文件中有过详细阐述:公司的价值分配体系要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敢于打破过去的陈规陋习,敢于向优秀的奋斗者、有成功实践者、有贡献者倾斜。 在高绩效中去寻找有使命感的人,如果他确实有能力,就让他小步快跑。差距是动力,没有温差就没有风,没有水位差就没有流水。激励优秀员工,下一步效益提升就是给火车头加把油,让火车头拼命拉车,始终保持奋斗热情。
在华为,资深员工每年的收入不比新秀员工高,只要做出突出贡献。2017年华为荣耀奖励方案中,小员工也可以拿到23级员工的奖金。华为提倡论功行赏,只要你有能力做出相应的贡献,公司就能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也直接激发了一批奋斗者保持奋斗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深挖自己的潜力。
陈全生: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削弱
陈全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参事。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就中小微民营企业投资和政策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其
0评论20
张占斌: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澎湃新闻:最近,新质生产力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包括白酒企业也说,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此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
0评论32
宫玉振:战略要能实施与落地
光制定战略还不行,还需要执行和实施的环节。《经营30条》简洁而精确地介绍了三个步骤:分解-定力-复盘。首先是分解。将伟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上下一致地认可。在制定战略规划
0评论13
宫玉振:战略性思维的关键点
战略制定的关键,是要有战略性思维。那么,如何形成战略性思维呢?宋总专门讲了战略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全局性、系统性、辩证性。我非常认同宋总的总结。不过这三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想从相
0评论12
宫玉振:制定战略要以目标为导向
战略如此重要,该如何制定战略?《经营30条》提出了非常关键的原则:“战略制定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书中的原话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好目标”,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麦克斯韦尔·
0评论46
宫玉振: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宋总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讲战略,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宋总的原话是“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我想用军事史上的案例来呼应一下宋总的战略观。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
0评论22
李爱华:《基业长青》 中长寿公司九个维度
1.造钟而非报时----管理要素2.利润之上的追求----文化要素3.保存核心,伺机进步----文化要素4.远大目标----战略要素5.教派般的文化----文化要素6.择强汰弱的进行----机制要素7.自已家的经理人--
0评论12
李爱华:建立企业文化三个难题
1.中国企业善于学习,过去学习苏联,后来学习日韩,再后来一个标准学欧美,无论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技术好学,规则好学,唯有文化学不来。文化中有很多不容易说
0评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