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信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胡劲松:互联网+的海尔还是那个海尔吗

2023-11-13  浏览:10

海尔到底还能不能一边折腾一边成功,是不是个案,是不是搞“事件营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探索和尝试给我们的启示,这本身也是价值。对海尔的组织转型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

1. 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向全新的互联网企业转型,从模式上进行颠覆、激进的变革。一直以来,海尔都是战略引导管理(组织模式),但进入互联网时代,应该是“去管理化”,重在搭建共赢生态(Eco-System)。海尔所有在组织模式上的打造,实际上都是在打造一种调动每个员工感知用户、对接用户、满足用户的平台, “去管理”化去科层化。在当今的时代,市场的不确定性让“制定战略”大大让位于“打造模式”,企业不可能再用精英主义的顶层指挥模式来应对市场上无限多元、个性极致、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去战略”。

2.以用户为中心、市场机制倒逼的组织机制设计。从物流配送到Call centre,用“创客小微”的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个体与用户的组合价值,公司职能FU作为团队运行的平台,进行战略方向的把控和资源的协同,海尔所有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发挥人的最大积极性,张瑞敏曾说:“每个雇员都是自己的CEO,每个人都有自由去做他选择的事情,也就是为客户服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润和目标。”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企业转型。海尔在企业管理的很多基本点都做得很扎实,并采用新的技术,比如说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改造它的业务模式,许多上下游的信息对接都靠系统来完成,这是虽然历经变革,但整个管理和业务没有出现大的动荡的基础。

但,作为组织模式的先锋探索者,海尔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从管理角度来说,灵活性与可控度是相悖的,特别是当成熟的小微脱离海尔发展成平台之后,海尔会不会陷入“失控”状态?小微公司如同蜂群,创客如同蜜蜂。这是一种看起来很彻底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利用“失控”获得没有限制的成长。但分布式管理最后,仍然需要超强计算总结能力。无论战略方向如何精准、管理机制如何高效,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海尔的管理机制就走上越来越精细的道路,难免有人说海尔的自我颠覆之路会砸在“复杂”二字上,就如为避免利益输送的结算系数确定上这个问题在内部市场机制上就很难根本性解决或机制会越来越复杂。如何把握好灵活度和可控度的均衡,动态调整,是海尔组织变革模式长期所要面对的命题。

2.互联网思维和传统经济增长要求的冲突。海尔脱胎于传统制造业,讲究的是精准控制,没有达成目标出了什么问题,都要回溯,称之为“还原文化”,但互联网面对快速的外部环境,更讲究快,侧重如何应对未来而非如何检讨过去。此外,海尔为小微主设置了业绩目标(多数是经营类指标和用户类指标),没有达到拐点就只能拿到基本工资(生活费),在这样的导向下,小微主很难有意愿对长期竞争力进行投入,一个没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业务是无法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一旦你追求对数的考核,自然会形成对创新的禁锢。

3.管理机制可以日臻完美,但文化的改变则非一日之功,这和我在《绩效管理从入门到精通》书中谈到的南橘北枳是一个道理,在海尔传统的文化和组织氛围中,能否长出互联网基因的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人人创客”、“人人CEO”,发挥积极性的出发点毋庸置疑,可现实并非人人都适合创客、人人都适合CEO,大众创业和人人创业是两个概念。为了实现转型,海尔引入了不少外部人才,但鲜有成功案例,加上去中层隔热墙的扁平化措施,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如何解决解决既得利益者对变革的阻力,建立支持创新和包容的文化,恐怕是海尔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陈全生: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削弱
陈全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参事。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就中小微民营企业投资和政策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其

0评论18

张占斌: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澎湃新闻:最近,新质生产力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包括白酒企业也说,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此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

0评论31

宫玉振:从军事的视角如何看待创新中的器与道的关系?
宫玉振:战略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平庸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好的战略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创新是战略的灵魂。当然,创新也必然有风险。如何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普鲁士的元帅、总

0评论64

宫玉振:从历史和军事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和战略的关系?
宫玉振:再好、再伟大的战略也都是人制定出来的,也都需要人来执行。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因素非常关键。这里所说的人,分为两种类型和两个层次,包括有制定战略的人,还有执行战略的人。错误的战

0评论189

宫玉振:战略要能实施与落地
光制定战略还不行,还需要执行和实施的环节。《经营30条》简洁而精确地介绍了三个步骤:分解-定力-复盘。首先是分解。将伟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上下一致地认可。在制定战略规划

0评论13

宫玉振:战略性思维的关键点
战略制定的关键,是要有战略性思维。那么,如何形成战略性思维呢?宋总专门讲了战略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全局性、系统性、辩证性。我非常认同宋总的总结。不过这三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想从相

0评论12

宫玉振:制定战略要以目标为导向
战略如此重要,该如何制定战略?《经营30条》提出了非常关键的原则:“战略制定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书中的原话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好目标”,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麦克斯韦尔·

0评论45

宫玉振: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宋总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讲战略,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宋总的原话是“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我想用军事史上的案例来呼应一下宋总的战略观。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

0评论22

李爱华:《基业长青》 中长寿公司九个维度
1.造钟而非报时----管理要素2.利润之上的追求----文化要素3.保存核心,伺机进步----文化要素4.远大目标----战略要素5.教派般的文化----文化要素6.择强汰弱的进行----机制要素7.自已家的经理人--

0评论11

李爱华:建立企业文化三个难题
1.中国企业善于学习,过去学习苏联,后来学习日韩,再后来一个标准学欧美,无论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技术好学,规则好学,唯有文化学不来。文化中有很多不容易说

0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