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信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高竞:战略不是起跑线的一声发令枪响

2023-11-28  浏览:10

通常,我在企业内训和公开班上都要求创始人、CEO和高管们直接把自己制定的战略给拆解了,要求做到两点:

1、 细致到某一个10人左右的团队,要求该团队的干部即使是外聘的空降兵也能做到“带你的团队用你的作战图打你的仗还能打赢”。

2、 拆解完的作战图只能贵公司使用,其他公司甚至同行都无法使用。

第一个要求是 真实性(实用性),第二个要求是 独特性(针对性)

可惜,很多公司的高管无法做到。如果没有掌握方法,在公司内部也无法要求下面的管理者做到,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的标准和要求。

我曾经在一家电商公司的战略会议上请教一位干部。

他对战略的理解和策略的创意内容基本上都是行业的常识,比如618、双十一、私域流量、短视频等等。

这样的战略拆解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去执行呢?

团队在这么大颗粒度的拆解中, 能得到什么样的具体的执行路径呢?

一旁的CEO插话说,这个团队去年就是这样,今年还是这样。

去年的团队就是因为看不到方向,结果不断流失人,不断换方向换路径,到年底人员流转率达到200%,业绩也非常一般。

该干部很着急,他自己也没有想好新的一年怎么打。

我问他,你能不能把自然月份从制定策略的维度里拿走?

不要按照月份制定策略—— 这其实是“待办事项”不是策略

能不能把重要的事情先写出来,再把日常运营(运维)写出来先放一边,再去考虑你这个业务线的三件事:

1、重要不紧急但是越来越紧急的事;

2、直接决定业绩好坏的事儿;

3、关乎生死的事儿;

他一下子茅塞顿开,连忙说:“产品力提升和开品类是我一直要做的事情;直接决定业绩好坏的是供应链,每次都在同一个问题上掉链子;生死嘛。。。我从没考虑过。”

我说,按照你刚才写的策略,这些可都是一件都没有啊。。。

有很多干部是熟手不是高手,喜欢按照惯性做事,缺乏结构化思维的能力,就容易把去年的策略加个量,今年的目标就“应该能”完成。殊不知, 市场的变化会轻易粉碎你的惯性力量

还有一次,在一家人数约3000人的科创型企业做战略拆解,一个业务线的老大上来汇报拆解战略的战略屋。

讲了一大堆正确的废话之后,在掌声中结束汇报,老板的脸色极其难看,下面的人却还摸不着头脑。

我走到电脑前,在汇报的PPT中修改了几个字,把该业务线的名字修改为“老庙黄金”,再放大了投影出来。

学员们发现,该战略拆解居然也是成立的,全场一片沉默。

“正确的废话”就是有这么大的力量,它放在任何一个业务任何一家公司中居然都成立。

比如:战场一,叫创新战场。

战役一是技术创新,拿到行业知识产权申报第一;

战役二是大数据创新,用会员制进行私域流量挖掘;

战役三是产品创新,用大数据完成新产品的设计研发。

请各位看看,是不是老庙黄金也能用?就是人家不见得会采用罢了。 这个科创型企业的战略拆解,就连黄金珠宝业都能套用。可见其通用性之强。

真实性做不到的原因是:

很多高管并不清楚自己团队的 真实作战能力、真实作战意愿、真实作战意图。

以至于战略拆解总是不到位,要么高估团队、要么低估团队。

还有就是在熟悉的战场用熟悉的团队打了很多年,逐渐被团队的既往表现定格,忘了、也不敢带领团队发起更高业绩的冲刺,甚至还会为团队找借口。

在企业内训的实战营里,曾经有业务团队被激发,设计出创新的战术,事后用原先一半的时间完成了2倍以上的业绩。 这就是战略拆解做到实用性的结果。

独特性做不到的原因:

主要是对自己公司内部资源,对外部市场环境不够深入地分析和挖掘。

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制定战略的人没有代入到各个层级和各个团队,没有代替他们思考如何执行战略、实现战略,而只是空喊口号、切分任务、制定指标。

打仗的时候士兵更需要地图。

战略不是一声发令枪响,大家一起往前跑。

战略的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管理,需要在一开始就制定出路径、路径、路径!

如果制定战略的时候不去深度分析内外环境、分析阻碍力量,不去制定出科学的路径、方法论、技战术手段,那么很容易给团队造成迷茫,如果目标制定得太高,甚至会产生幻灭感。

团队在困难面前躺平,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陈全生: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削弱
陈全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参事。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就中小微民营企业投资和政策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其

0评论18

张占斌: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澎湃新闻:最近,新质生产力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包括白酒企业也说,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此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

0评论31

宫玉振:从军事的视角如何看待创新中的器与道的关系?
宫玉振:战略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平庸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好的战略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创新是战略的灵魂。当然,创新也必然有风险。如何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普鲁士的元帅、总

0评论64

宫玉振:从历史和军事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和战略的关系?
宫玉振:再好、再伟大的战略也都是人制定出来的,也都需要人来执行。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因素非常关键。这里所说的人,分为两种类型和两个层次,包括有制定战略的人,还有执行战略的人。错误的战

0评论189

宫玉振:战略要能实施与落地
光制定战略还不行,还需要执行和实施的环节。《经营30条》简洁而精确地介绍了三个步骤:分解-定力-复盘。首先是分解。将伟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上下一致地认可。在制定战略规划

0评论13

宫玉振:战略性思维的关键点
战略制定的关键,是要有战略性思维。那么,如何形成战略性思维呢?宋总专门讲了战略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全局性、系统性、辩证性。我非常认同宋总的总结。不过这三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想从相

0评论12

宫玉振:制定战略要以目标为导向
战略如此重要,该如何制定战略?《经营30条》提出了非常关键的原则:“战略制定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书中的原话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好目标”,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麦克斯韦尔·

0评论45

宫玉振: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宋总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讲战略,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宋总的原话是“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我想用军事史上的案例来呼应一下宋总的战略观。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

0评论22

李爱华:《基业长青》 中长寿公司九个维度
1.造钟而非报时----管理要素2.利润之上的追求----文化要素3.保存核心,伺机进步----文化要素4.远大目标----战略要素5.教派般的文化----文化要素6.择强汰弱的进行----机制要素7.自已家的经理人--

0评论11

李爱华:建立企业文化三个难题
1.中国企业善于学习,过去学习苏联,后来学习日韩,再后来一个标准学欧美,无论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技术好学,规则好学,唯有文化学不来。文化中有很多不容易说

0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