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是初入管理层的新主管,还是不断攀升管理层级的老板们,直至你晋升到企业的最高层或者自己创业当老板,都需要不断升级自己对管理岗位的认知框架。2、今天先介绍一个通用型的框架,帮助大家在“管理”这件事上梳理清楚自己的逻辑。

3、第一步,先进行心理建设。新主管可能需要面临解雇人、惩罚员工的职责,你更需要完善的心理建设,否则一拖就是好几年无法迈过这道关。中高层面临的管理难度不是一般般地难,也需要心理建设。4、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的“心力”。在调任或晋升新岗位之后,没有对自己的心理做建设,而是凭着惯性在做事,这往往会导致管理动作、战术动作变形。5、简单说说如何进行心理建设:你反过来站在下属、上级、同僚的角度看着自己,你觉得他们对你抱有什么样的期望?以这个期望作为标准,先完善自己的心理建设。6、第二步,自我认知建设。角色转换(包括晋升之后新的职位)会造成认知失调,主要是自己的职责和下属的分工,以及与上级的配合。要注意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拿结果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与团队的职责分工,先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而不是先进行工作分配。7、 定位清楚:比如,你就是个教练的角色,是不可能上场踢球的。这样你的工作就被限定在教练的范围,做好本职的工作,其他的事情让下属去做。8、 有些管理者恨不得既抢球又传中自己还要接传中去射门,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己又赶过去守门。这不得累死吗?9、 自我认知还包括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也要分清楚。不仅是专业上,还需要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长短板是什么。这就需要学习阿里的管理技巧“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了。以后有机会再讲,这里先把管理的理念树立起来。10、 第三步:管理者有自己的行为模式,不断升级自己的模式,是做好管理的进阶工作。行为模式是你一般而言做事的范式,是处理事务的模式。11、 我在阿里刚晋升为一线主管时,请教过一位资深的管理者。她告诉我几个模式,受用至今:
- 验收比执行重要:让下属去做,自己负责验收,比自己去做更重要
- 传授示范比躬身入局重要:你得忍住!忍住!不要下场去踢球!
12、 你看,既包括了理念,还必须在工作中实际做到,这就是行为模式。
建立武器工具库
14、奖惩的工具:在公司许可的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奖惩工具、武器、体系,并且熟练应用。15、 我在带团队时,使用的最轻量级的惩罚工具是在开会时让被惩罚的人用屁股写字,比如“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效果奇佳,不懂的自行脑补。17、那么,在从屁股写字到解雇这漫长的线路中,到底有多少惩罚工具呢?它们的杀伤力和效果如何呢?请你根据公司政策,把这些工具都磨好,练熟。18、培训的体系:是的,你需要建立自己团队的培训体系。师徒制、分享制、外包形式、跨部门交流,都行,只是必须有体系。19、管理工具:比如KPI的设置条目、比如SMART的目标设定、比如胜任力模型(推导法)、比如面试题库等等。不要轻视这些管理工具,因为归根到底,很多工作是可以模式化的。
陈全生: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削弱
陈全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参事。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就中小微民营企业投资和政策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其
0评论19
张占斌: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澎湃新闻:最近,新质生产力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包括白酒企业也说,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此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
0评论32
宫玉振:战略要能实施与落地
光制定战略还不行,还需要执行和实施的环节。《经营30条》简洁而精确地介绍了三个步骤:分解-定力-复盘。首先是分解。将伟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上下一致地认可。在制定战略规划
0评论13
宫玉振:战略性思维的关键点
战略制定的关键,是要有战略性思维。那么,如何形成战略性思维呢?宋总专门讲了战略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全局性、系统性、辩证性。我非常认同宋总的总结。不过这三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想从相
0评论12
宫玉振:制定战略要以目标为导向
战略如此重要,该如何制定战略?《经营30条》提出了非常关键的原则:“战略制定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书中的原话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好目标”,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麦克斯韦尔·
0评论46
宫玉振: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宋总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讲战略,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宋总的原话是“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我想用军事史上的案例来呼应一下宋总的战略观。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
0评论22
李爱华:《基业长青》 中长寿公司九个维度
1.造钟而非报时----管理要素2.利润之上的追求----文化要素3.保存核心,伺机进步----文化要素4.远大目标----战略要素5.教派般的文化----文化要素6.择强汰弱的进行----机制要素7.自已家的经理人--
0评论11
李爱华:建立企业文化三个难题
1.中国企业善于学习,过去学习苏联,后来学习日韩,再后来一个标准学欧美,无论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技术好学,规则好学,唯有文化学不来。文化中有很多不容易说
0评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