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信息中心首页 频道列表

许玉林:预防优秀员工流失的两条建议

2023-11-28  浏览:43

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一样,具有抵押属性和看护属性,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的两个属性是合二为一的。什么意思?即我有价值,这是我的抵押属性,同时,我是我自己的看护者。

为什么优秀员工难管?记住,他在你的企业中价值提高的同时,他的市场价值也会同步提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力资本两个属性不可分割的特点,决定了他的价值越高,流动性就越强,管理起来也就越困难。

所以面对这些有本事的员工,光靠人为的管理控制根本控制不住。怎么办?那就要靠制度,靠文化了。制度和文化是另外两个大命题,这里不具体展开,给大家两点建议供参考:

1、不培养不可替代的个人

简单总结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 靠智慧而成长;

② 靠资源而成长;

③ 靠战略而成长;

④ 靠管理而成长。

而绝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根本还没到靠管理成长的阶段,他们仍然靠着自己的智慧所占有的资源,面临着战略选择的困惑。我们不习惯于靠制度或文化管人,我们习惯的是靠人管人。

所以你看咱们今天的企业,老板恨不得我的活找几个人干,别那么黑,两个吧。但请注意,我的活分给两个人干,这两个人一定是不可替代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培养不可替代的人。因为一旦员工成为不可替代,就会增加他讨价还价的资本,同时,增加企业用人的成本和风险。

2、真正地尊重人,保证管理的公平。

什么叫“尊重”? 注意我所说的“尊重”,一定不是你们所理解的尊重。体现出管理的公平,才是对人最大的尊重。

“公平”又是个大话题,我们以薪酬为例大致阐述一下。薪酬不解决激励问题,薪酬解决的是公平问题。

假设你的企业是一家房产公司,现设定销售的年度考核指标是100万。一般我们怎么设定销售岗的薪酬?“底薪+固定提成”。

这个制度合理吗?不合理。大家想想,完成前70万和后30万,难度一样吗?前70万可能相对轻松,使八成功力,而后30万,要用十成甚至更多功力,与此同时提成比例不变,我干嘛费这劲?

但这后面的30万,恰恰又是企业希望获得增长的那部分。那怎么办?我们换个思路,把100万的考核指标,按难度划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1~50万,50万~70万,70万~100万,然后根据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完成难度,设立逐级增加的阶梯式提成比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陈全生: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削弱
陈全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参事。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就中小微民营企业投资和政策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演讲。其

0评论19

张占斌: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澎湃新闻:最近,新质生产力成为非常热的一个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包括白酒企业也说,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此次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

0评论32

宫玉振:从军事的视角如何看待创新中的器与道的关系?
宫玉振:战略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平庸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好的战略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创新是战略的灵魂。当然,创新也必然有风险。如何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普鲁士的元帅、总

0评论64

宫玉振:从历史和军事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和战略的关系?
宫玉振:再好、再伟大的战略也都是人制定出来的,也都需要人来执行。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因素非常关键。这里所说的人,分为两种类型和两个层次,包括有制定战略的人,还有执行战略的人。错误的战

0评论189

宫玉振:战略要能实施与落地
光制定战略还不行,还需要执行和实施的环节。《经营30条》简洁而精确地介绍了三个步骤:分解-定力-复盘。首先是分解。将伟大的战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上下一致地认可。在制定战略规划

0评论13

宫玉振:战略性思维的关键点
战略制定的关键,是要有战略性思维。那么,如何形成战略性思维呢?宋总专门讲了战略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全局性、系统性、辩证性。我非常认同宋总的总结。不过这三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想从相

0评论12

宫玉振:制定战略要以目标为导向
战略如此重要,该如何制定战略?《经营30条》提出了非常关键的原则:“战略制定一定是要以目标为导向”。书中的原话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就是定好目标”,我对这句话深感认同。麦克斯韦尔·

0评论46

宫玉振: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宋总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讲战略,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宋总的原话是“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我想用军事史上的案例来呼应一下宋总的战略观。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

0评论22

李爱华:《基业长青》 中长寿公司九个维度
1.造钟而非报时----管理要素2.利润之上的追求----文化要素3.保存核心,伺机进步----文化要素4.远大目标----战略要素5.教派般的文化----文化要素6.择强汰弱的进行----机制要素7.自已家的经理人--

0评论11

李爱华:建立企业文化三个难题
1.中国企业善于学习,过去学习苏联,后来学习日韩,再后来一个标准学欧美,无论在产品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技术好学,规则好学,唯有文化学不来。文化中有很多不容易说

0评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