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估值?所谓的估值就是拿确定的东西来倒推不确定的价值。我们找到的确定的对标物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估值方法。
资产基础法
比如资产基础法,它认为一个公司是由全部资产所组成的,所以只要把一个公司所有的资产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公司的价值。那么这个估值方法准吗?极其不准确,因为它忽视了商誉,忽视了公司的无形资源。
这里的无形资产不仅仅是大家所说的未来,还包括很多方面。
比如领导者魅力,领导力对公司发展影响很大,但这在会计报表中是没有的,它是不计入资产的。
再比如你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可能在线有100万活跃用户,这些用户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现金流,没有任何消费。从会计准则而言不算资产,但是如果把它忽视了,可能就把公司最有价值东西给忽视了。
资产评估准则第40条写了这样一句话,叫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资产基础法一般不应当作为唯一使用的评估方法。”那什么时候建议使用呢?就是不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说白了就是破产清算或者司法拍卖。在此环节之外,不能把它当做唯一的方法。
市场法
市场法找到的确定东西是什么?公司的同行。同行的价值如果能确定,我就拿我确定的同行的价值来倒推我这个不确定公司的价值。
那么,同行的价值怎么确定?交易形成定价。我只要有同行天天在被交易,我就能够知道它的价值。天天在被交易的同行是谁?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价值是确定的,因为它只要开盘就在被交易。如果我能知道同行的上市公司的价值,那我就拿它的价值来反推我不确定的公司的价值,这就是市场法之上市公司比较法。
如果我的同行没有上市公司,怎么比?那我有同行被上市公司收购、交易的案例,也是可以的,这个方法叫做交易案例比较法。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方法都特别难,尤其是投天使和VC的,这两个方法都没法用。
比如你刚搞互联网创业,想找两个上市公司比一比,一个叫阿里,一个叫腾讯,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没有可比性。对于交易案例比较法,你缺少数据可得性。有时候你少两三个数,最终那个估值就会差别很大。你没有办法保证这个数据一定是准确、全面的,它不像上市公司那么全。
收益法
收益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折现。
资产法找到的确定物是公司的全部资产,市场法找到的确定物是公司的同行,那收益法找到的确定物品是什么?公司的未来。也就是说我们算一个公司的价值,是拿它的未来去折现,我们买一个公司是在买它的未来。当我们让一个公司的未来变成确定之后,把它确定的未来去做折现,就形成了今天的价值。
一个公司的未来怎么可能是确定的?可以的。怎么让不确定的未来变成确定?两个字就能做到——对赌。通过签订对赌协议,我们就让不确定的未来变成了确定。如果用未来进行估值,就必须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