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  哈佛大学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课程  清华 

彭凯平:成功者拼的是心力

   2023-11-02 彭凯平26
核心提示:三年前,受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以及土士学习联盟的委托,我采访了改革开放40年中3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想看一看这些伟大的企业家能够将事业做到极致的原因是什么。整个采访给我的感触非常深:

三年前,受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以及土士学习联盟的委托,我采访了改革开放40年中3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想看一看这些伟大的企业家能够将事业做到极致的原因是什么。

整个采访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大部分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背后经历过的磨难几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张文中,物美超市创始人,曾经因为一份错判入狱7年蒙冤12载。出狱之后,张文中说,我还要回到我原来的行业,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并迅速投身到物美的一线业务中。

王玉锁,新奥集团创始人,高考连考三年都没考上,只能在工厂打工。他对自己说,这个车票能把我送到哪里,我就在那个地方开始奋起。结果那些钱只够把他带到廊坊,于是他就开始在廊坊搬煤气罐,而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

所以,成功其实都是磨难出来的。这些成功者的共同特性,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点。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通过在西点军校的研究指出,一个人成功的核心要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家境,更不是所谓的考试成绩,而是这个人坚韧不拔的心理韧性。

为什么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企业家超过沃顿商学院?

因为西点军校预备役的军官,常常要经过魔鬼训练营的考验,能够挺得过来的,通常在面对其他压力的时候,也能够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应对能力。

心理韧性,其实是企业家成功的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先哲早已发现。

曼德拉曾经说过,生命最大的荣耀不是从来没有失败,而是每次失败后的不断奋起。

达尔文则在进化论中指出,一个物种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不一定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

另一位西方哲学奠基人尼采的一句名言,任何不能杀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更是成为无数人一生的座右铭。

其实这三位先哲提到的共同概念就是 “心理韧性”

所谓“心理韧性”,它包括三层含义:

1.复原力:这个能力的英文是Resilience,指的是在痛苦、挫折、磨难、打击、失败、压力的挑战之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也有学者把它叫做反弹力(Bounce-back)。这个定义对应的是曼德拉的名言。

2.坚毅力:面对长远目标时体现出的努力和耐力。达克沃思把它叫做“Grit(耐磨力)”,意思是一个人像小沙粒一样,无论怎么碾压,都不变形、不走样。这个定义对应的是达尔文的名言。

3.创伤后成长:从失败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这个对应的是尼采的名言。

心理学家Tedeschi将这种成长称为创伤后成长,PTG(Post-traumatic growth)。大家应该比较熟悉PTSD,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其实,只有部分的人在创伤后有应激障碍,大多数人其实有一种创伤后的成长。

继而,我将这个过程称为创伤后成长与发展 PTGD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不仅包括恢复“正常”,还包括将逆境作为通向成长和获益的途径。

我们中国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短视。人生并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在马拉松里面起跑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

年轻的时候我们拼的是体力,中年我们拼的是脑力,但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人,靠的一定是心力,也就是心理韧性。

如何去发现那些具有心理韧性的人?

意大利心理学家齐卡提有一个模型,他的理论模型很复杂,我们简化为六种能力。

1、适应力:有韧性的人就像水一样,可以适应各种环境。这跟达尔文的思想是一致的。

2、成长力:不断向上发展、不断追求进步的能力。

3、抗挫力:在打击面前不失控、不失常,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4、积极力:调节情绪的能力。

5、关系力:一个人能够坚持到最后,有时候仅凭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同伴的激励。

6、控制力:淡定、从容地面对压力,需要我们极大的自控力。

我们还发现有六个特别重要的特质,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心理韧性的高低的。

1、有特别积极的认知风格

文森特·诺曼在著书《积极思维的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中指出,大部分时候决定我们生活幸福的要素是什么?不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杯子里面装了半杯水,不同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是一半满还是一半空,决定了你对它的态度、行动和计划。

2、乐观的情绪调节

情绪的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消极情绪反应,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关键是,当我们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如何快速复原,这才是重要的。

3、健康的身心状态

看起来朝气蓬勃,走路虎虎生风的人,一般心理韧性都很强。如果一个人总是躺着睡着,那相对来说心理韧性可能较弱。

4、自我效能感

觉得自己有用、能成事,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发现,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的寿命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婚后男性的自我效能感会有所提高。

5、解决问题的行动精神

有了想法之后能否付诸行动,也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指标。

6、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很好,多半是因为这个人的容忍度非常高,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不会迁怒于他人。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也更容易讨人喜欢,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理解和欣赏。

与之相对应的, 低心理韧性的人有什么特点?

1、负面思维特别强烈

2、消极懒惰

3、成瘾习惯

4、对他人的伤害

5、对自己的伤害

在职场环境中,也有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

职场中一个心理韧性比较强的人,有非常强烈的内控意识,自尊心比较强,创新能力突出,解决问题的技巧丰富,有目标有追求,乐观主义,记忆力也比较强。

这些人通常能够维持友好的社会关系,能够在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善于沟通。

组织内部心理韧性的体现有很多,有明确的战略计划、清晰的角色定位等等。组织外的因素,包括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谐的关系、社会福利支持以及良好的社区环境。

反过来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也非常明显:低自尊、低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感,缺乏控制感。团队之间支持感较弱,缺少晋升机会,甚至会带来工作冲突、资源匮乏、残酷竞争。

所幸的是,心理韧性不仅是可以观察的,同时也是可以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13道问题来测量自己的韧性,并有意识地去做提升。

(请点查看大图进行测试)

分数愈高代表韧性愈强,愈低则代表心理抵抗力愈低。

如果你的分数高于72分:你有很强的心理韧性,没有什么事情能快速将你击倒。你可以应付生活和工作中绝大多数挑战。

如果你的分数介于67与72分:你具有不错的心理韧性。一般来说,即使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你也能够重新找到积极坚挺的勇气。

如果你的分数低于67分:你的心理韧性可以更好。目前你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紧张和沮丧。

心理韧性可提升

从个体的角度,我们有很多方法去提升心理韧性。这里重点介绍三种方法:

1、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一般有两种信念:

第一个信念叫做 结果预期,相信“我可以做到”。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二个信念叫做 效能预期,认为“我能做到不是因为运气好或者环境好,而是因为我的能力”。因此,我要施展我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结果做好准备。

效能预期,不仅可以让人抵抗住各种压力和打击,甚至会把这些压力和打击当做是一种证明自我效能的机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我的效能感?以下是我的5个建议。这 5个方法难度逐步递增,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出发

①做出成功的模样

一辈子假积极,那就是真积极。这是任正非的一句名言。抬头挺胸,穿衣正式,做事主动,加强锻炼,都是非常好的提升自我效能的方式。

②被成功者接纳

与积极的人同行,向榜样学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效应,它指的是当观察者看到榜样或者他人,受到强化,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

③获得社会支持

人类进化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擅长合作,寻求支持。同样的道理,社会学家格兰维尔特发现,一个人的社会网络面积越大,认识的人越多,他在职场和生活中其实更容易产生优势效应,这也被称作“弱联系的强势效应”。

④模拟实战

进化选择的是那些有预见能力的人,这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过的一句话。

即使人类大脑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也在消耗20%的养分。这个时候的大脑处在一种默认模式,它在做什么呢?畅想未来,或者叫做对未来的预想。这样的一种畅想未来的能力,却是人的竞争优势。

如何对未来的场景进行预见呢?一个简单的心理学方法叫“意念想象”,就是闭上眼睛在头脑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演练一遍。

我曾经训练过中国的射击选手、自行车选手,发现这些人有一个特别优秀的能力:在比赛之前能够静下心来,在脑海里过一遍自己最优秀的一次表现。

其实日常训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在于让我们获取更多成功体验,类似的体验越多,我们对于未来的预见就越清楚,在重要关头我们就可以重复调取这个意象,帮助我们去应对可能到来的压力和挑战。

⑤积累成功

人最可怕的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所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对我们意义重大。要为目标采取行动,所以不断地决定马上可以做的下一步是什么,不要好高骛远,但是可以开始去做。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其实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100里路一个人走了90里,最后的10里肯定是风驰电掣地奔过去的,人生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

同时可以刻度化衡量自己的进步,以及学会及时止损。

2、建立成长型思维

第二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这是由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她发现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这种人相信天赋只是起点,我们的才华、智慧都可以通过后天不断训练加以提升,关键是我们要努力去做。

有这样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更愿意接受挑战,并且在困境中体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表现出的心理韧性更强。

与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害怕失败、不喜欢冒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不喜欢努力。因为他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先天决定的,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意义,最后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德韦克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她在美国20多所学校里面招募了400个五年级学龄的孩子。

教授随机将这些孩子分为2组,进行了4场心理测验。

①简单测试

请所有孩子各自完成一份比较简单的拼图。所有人都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大家都很开心。

测试结束后,教授将孩子分成两组,分开给予反馈。

对其中的一组孩子,实验人员说,哇,你做得这么好,真的是太聪明了。

对另一组孩子,实验人员说,你做得太好了,看得出来你真的是非常努力,认真在拼图。

我们将其中一组命名为“聪明组”,一组命名为“努力组”。

②简单测试vs 艰难测试,二选一

第二个实验,实验人员拿出来的拼图难度不一,请孩子们各自选择。

这时教授意外发现,被表扬天生聪明的孩子,大多数选择做容易的,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大多数选择做难度较高的。

努力组的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挑战欲。他认为只要努力,难题或许就可以得到解决。

③难度更大的测试

第三个实验,是给到所有孩子同样的、难度较高的拼图。这个时候实验人员发现,面对解决不了的难题,聪明组的孩子特别沮丧和愤怒,认为这个测试毫无意义。

而努力组的孩子虽然也没有做出来,但是仍然会积极思考解决方法,考虑怎么去完成这个测试。

实验进行到这里,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分化。

④重复第一个测试

在最后一个环节,实验人员让每个孩子重新拿到最开始的拼图,再做一遍。

这个时候发现,聪明组的孩子在做与第一次相同的测试时,表现普遍下降了。而努力组的孩子在重复第一个实验的时候,成绩普遍提升了30%。

同样的题目,但是成绩却产生了分化,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给孩子的反馈不同,让孩子的自我暗示产生了很大差别,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和表现。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德韦克教授还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并将其称之为“卓越的包袱”,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装酷孩子的陷阱。

如果孩子相信自己有天生的优势,比如出生在名人的家庭,那么常常这个人会不愿意去展现出自己努力奋斗的一面,因为一旦努力奋斗就显得自己和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样的“装酷”实际上会让他不愿意去接受挑战,尤其是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需要学习、需要成长的一面,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无法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长。

第二,精英父母的悲剧。

很多精英父母认为自己基因这么好,孩子应当也非常优秀,于是往往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这些期望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会逐步限制孩子的发展。

第三,优秀女孩的诅咒。

优秀的女孩往往更在意外界的评价,出于保护自己的心态,她们不愿意去冒险和努力,不敢去挑战自我,也不敢暴露自己的缺点。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成长型思维?这里有四个建议。

① 改变考核的标准:关注进步而不是结果。

我们很多学校、很多企业喜欢制定KPI,KPI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结果导向思维。结果导向带来的是很多人为了结果,选择去走重复的路,因为被验证过成功的道路总是最快出结果的。

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创新和冒险。所以改革考核标准至关重要,关注变化、关注成长要比关注结果重要得多。

②改变沟通的方式:在评价表现时,用“暂时不行”代替“就是不行”。

积极心理学强调把所有的问题尽量说成是短暂的、临时的、局部的、可以改变的,而不是永远的。

③ 改变认知的习惯:埃利斯的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挑战)

B:Belief(想法、意念)

C:Consequence(结果)

面对挑战A,我们会产生想法B,继而产生结果C。

通过改变认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认知治疗大师埃利斯提出的情绪认知的ABC理论。

举个例子。一直很要好的朋友突然不理你了,这个情况叫做A。围绕这个A,你肯定有想法,会去分析,这就是B。你可能会想,好朋友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他了。这个时候带来的C是,不开心不愉快。

那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B,想一想,或许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了,我应该去关心他帮助他。这个时候C也发生了改变,我们从不开心不愉快,变成了积极的行动。

所以ABC认知理论,就是通过调节B来获得更好的C。

在ABC理论上我们还有一个升级版本的ABCD理论。

D,Dispute,反驳。当我们陷入负面的ABC循环中,给自己一个反驳的机会。比如我的朋友不理我了,我认为他不喜欢我了,感到难过的时候,我仍然要给自己一个反驳的机会——有没有可能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我该怎么办?

通过加入最后一个步骤,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这个模型对儿童心智模式的养成,甚至于很多成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⑤辩证思维:从负面中接收成功的认知体验。

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中,含有丰富的二元辩证思想,比如:祸兮福所倚。

马斯洛有句名言:当一个人出于自我保护而抗拒内心的地狱时,他一并切断了通往内在天堂的道路。

通过这样一些名言,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积极的认知,当我们遇到一些阴暗的消极的体验的时候,同时也要开始思考这里面暗藏的积极的成长机遇。

3、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教授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该实验指出,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在追求奖赏的过程中,保持更强的耐心和自控,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自我调控能力与这个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社会地位、社会成就密切相关,所以有人说,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就是自我控制。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在此基础上指出,自我调控的能力其实跟肌肉力量一样是可以锻炼的——让它感到刺激、酸痛,等它适应之后,再给予更强的刺激,直到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最直接最快的训练方式。

②自我挑战:可以做一些自己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80%的美国总统都会使用左手写字,但是我们知道左撇子的自然概率其实只有30%。所以大约有50%的总统在小的时候就被要求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通过一些刻意训练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③目标想象:有远大目标的孩子,通常能够把一颗糖和两颗糖的区别想得清清楚楚,而有志向的人,不会把眼前的打击或者诱惑看得太重。

④正念冥想:所谓正念,指的是我们的心、眼睛、耳朵、感觉,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上,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训练我们的专注力,让我们完全沉浸在事情中,获取更大的福流和成就感。

⑤有效休息: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之后,我们常常觉得充满了力量,对很多事情也更有信心。

组织心理韧性的评估与提升

有学者做过很多研究,发现组织韧性和个体韧性其实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从组织角度看,组织韧性指的是让组织维持凝聚力,快速从挫折和错误中复原,进而有效地应对危机,走出困境的能力。

其双重含义主要包括复原力和复原后的发展能力。

组织韧性主要也是由6个方面构成:

1、组织资产:人力资源政策是组织韧性的重要因素。

2、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感情和信任,体现出组织承诺的有效性,组织承诺是组织复原力特别重要的保障。

3、组织领导:企业的领导坚信自己能够走出困难,坚信自己能够战胜挑战,有这样的领导,组织确实是可以有韧性的。

4、组织学习:当市场和环境发生变化之后,组织有没有能力通过新的学习来恢复自己的发展路径。

5、组织文化:有信仰的组织常常具备超越一切困难的力量。

6、社会网络:社会网络越大,得到的帮助和资源越多,组织的韧性就越强。

提升组织韧性,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我把它简化为三个S:

Staff 挑选高心理韧性的人

System 创造积极的组织系统

Skill 提供应对压力的技巧和资源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受美国陆军的委托,去给美国陆军做组织韧性的训练。经过塞利格曼的训练,美国陆军的非战斗性减员减少了15%。15%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几百亿美金的结余,同时帮助大量美国士兵获得了心灵上的铠甲。

在研究了他的方法之后,我将他的方法简化为四大类。

①积极的自我认识。通过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建立信心。很多时候人是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②建立积极思维模式。避免灾难性思维,相信自我改变的力量。

③加强关系建设。人际关系是特别重要的心理保护的资源。

④未来导向。建立长期的全局的人生规划,通过对未来的设想,来提高一个人的智慧和格局。

再举个例子。微软CEO纳德拉,写了一本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他出任微软 CEO的时候,是微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股价大概就是30多美金。

纳德拉觉得在这样的一个危机时刻,微软应该改变自身的文化。之前,微软一直有偏执的文化,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是一种强大的竞争意识、博弈意识、狼性意识,结果发现路越走越窄。

如何改变这种文化呢? 纳德拉把所有高管送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上一门叫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其中有一次上课的老师,名字叫Kaiping Peng。

这个举动彻底改变了微软的文化,让他们以成长型思维,团结合作,共渡难关。所以,它的市值在2019年突破了万亿美金,现在依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就是用积极心理的成长型思维和同理心实现的。

纳德拉不断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并且不断去吸引有这种心理韧性的人,不断去培养组织的社会支持、社会关注、合作精神,其实这就是组织韧性存在的原因和秘密。


本文来源 | 混沌学园(ID:hundun-academy)节选自《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采访了30多位中国卓越企业家,发现成事的秘密难而简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信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障及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16574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