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  哈佛大学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课程  清华 

彭凯平:教育让孩子有幸福底气

   2023-11-02 彭凯平46
核心提示:1975年,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发现:那些特别成功的人,做到自己事业极致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别人要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比别人要好,更不是因为他们的家

1975年,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发现:

那些特别成功的人,做到自己事业极致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别人要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比别人要好,更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比别人要优越,

能够唯一概括这些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特点是:

他们做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时候,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这种全神贯注而产生的快乐心理体验,被米哈里称为“Flow”,我们把它翻译为“福流”。

福流的体验有5个特别重要的特征:

● 做一件事情,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其中;

心无旁骛,物我两忘、忘掉自我、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 事情做起来特别顺、特别流畅;

● 想做这件事,愉悦地享受做这件事,不在乎评价,也不是为了结果;

● 完成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的痛彻感受。

当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一定不是苦苦坚持下来的,是在做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巨大的满足感。

你真的想象不到,那些疲于应付考试的孩子,在为了自己喜爱的事情而努力时,是多么的具有主动性和无穷无尽的激情。

我们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他们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活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的,是为了快乐幸福而活的。

童年的价值在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真正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

幸福让孩子保持快乐,让头脑处在一个积极状态,做事情也会更容易集中和投入,效率也更高。

相反,老是紧张兮兮、时刻准备和痛苦对抗,才是可怕的内耗。

希望我们的孩子有本事吃苦,更要有底气享乐。

有“幸福力”的孩子到底有多赚?

刻意吃苦是因为没有战胜苦难的能力,看似高尚实则无奈的选择。

童年吃苦的孩子,即使后来被动走出了苦难,他们已经没有了享受非苦难境遇的本事,只好继续保持受苦的姿势,才能活的有安全感。

有多少成年人每次遇到开心的事,心里就有个声音跳出来:你可不要得意忘形了!

一个幸福感高的孩子,生病少,身体更健康;

更讨人喜欢,更愿意去帮助别人,社交能力更强;

一个幸福的孩子,目标感特别强,更有追求,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愿意去学习,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一个幸福的孩子智慧更突出,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创造问题能力更强。

无论如何人都要追求幸福,不止是开心,还要活出有意义的感受。

幸福的家庭,一定要做到3件事:

1、一家人多呆在一起

爸爸妈妈孩子要多呆在一起,花些时间握握手、拥抱、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这样的一种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心理上的互相接触非常重要。

2、一家人多沟通,多说话

人和生物、机器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们会说话,语言有感染力、感召力、情绪的沟通能力,如果家人在一起一周说话的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周末一定要好好聊聊。

这样这个家才会充满爱,充满一种希望,充满一种智慧,充满了人性。

3、多聊聊艺术、音乐、电影

带孩子享受艺术之中,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谈艺术、谈音乐、谈电影,是种特别美好生活体验,也是家庭应该做的事情。

还有很多幸福的方法,每个家庭不一样,找到你自己幸福的方法,然后坚持做到就很有意义。

古人有一句话:“各有因缘莫羡人,各人头上一顶天”,指的就是每个人的成长其实是要靠自己来创造的,幸福不是恩赐的,幸福也不是给予的,幸福也不是传递的,

父母不要以为爱孩子,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

幸福不是物质,不是产品,家长给不了。

真正的幸福,只有提供适宜成长空间、环境,让孩子自己创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求知愿景。

走出去,到时代变革的风口发源地游学,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企业家、企业高管和创业者最喜爱的学习模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信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障及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16574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