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  哈佛大学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课程  清华 

邹广文:互联网技术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2023-11-06 邹广文84
核心提示:在技木越来越发达的现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按着文化哲学家卡西尔的说法,人是文化的存在,人因其文化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而从另一方面看,人们又常常将技术的进

在技木越来越发达的现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按着文化哲学家卡西尔的说法,人是文化的存在,人因其文化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而从另一方面看,人们又常常将技术的进步与突破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这无形中就凸显了"文化"与"技术"的关系,抑或说"文化"与"技术"之间的张力。

如果检视当今世界人类各种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比互联网技术更深远的了。这种将各个计算机互相联接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互联网络,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置身于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就文化生活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文化传播的覆盖面更广、传播效率更高、储存方式更为便捷。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呈现为技术操纵的世界,我们的时代日趋呈现为技术的时代。尤其是在当下偏重物质的实用主义氛围弥漫下,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之间的矛盾显得越来越不可调和。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C.P.斯诺在其《两种文化》的演讲中指出,科技与人文正被割裂为两种文化,科技和人文知识分子正在分化为两个言语不通、社会关怀和价值判断迥异的群体,这必然会妨碍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现如今,这两种文化的分裂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知道在传统社会里,"技术"是内在于人的生活世界的。抑或说技术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记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这一方面源于技术对人们社会生活影响的有限性,技术是受控于人的,面对技术,人们可以从容地展开自己的生活。但是在现代社会,技术缩小了人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距离,人与自然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越来越被技术手段替代了,许多技术甚至颠覆了我们对生活世界的传统理解。

我们这里所说的"技术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使用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了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其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置身于技术时代,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去思考如何防止技术背离人类文化发展初衷并导致技术异化?如何去塑造我们健康的精神生活?如何去延续我们的文化传承? 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有效回答,首先需要对于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有一个准确的判定。

首先,互联网真实地推进了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在互联网诞生的半个多世纪,这项全新的媒介技术使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通畅便捷,它使得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再也不能拘谨在一隅之地。互联网与人类的全球化进程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今天,每个人都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图景。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各种文化在地理上的分割状态,迅速地建立起了不同文化间的新的时空关系,让我们的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紧缩了,"全球村"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某些曾经看似遥远的、与世隔绝的文化,一下子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密切起来。虽"远在天涯"但同时又感觉"近在咫尺",这就真实地呈现出了马克思所预示的人类的"普遍性交往"时代。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通过突破传统传播方式的控制而将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互联网正在重塑着我们的公共生活。互联网成就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的新时代,各种社交媒体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互联网重塑了人们公共生活,普通民众从未像今天一样,拥有如此强大的话语权。网络生活给社会的多元文化表达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人们寻找不同文化主体间的"最大公约数", 有利于全社会开放、包容、多元的氛围的营造,进而创生出新的文化。

再次,互联网时代使文化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文化是以纵向传递为主导的"前喻文化",个体经验与经历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年长者居于文化传播的核心位置;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呈现出了横向传递甚至逆向传递的态势,即"并喻文化"或"后喻文化时代",年轻人常常成了文化传播舞台的核心角色。这就催生了"学习时代"的到来——人生争胜的本钱是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去不断拓展新知识新体验,你才能够跟上这个时代。因此重要的不在于你"现在如何",而在于你 "将来如何"。

最后,互联网带来了人类文化的结构性转换与重建。今天的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文化传递和融合的主要通道,网络文化暗含了新的价值诉求、新的社会精神,并以一种全新的文化经验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判断。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变革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实践生活,在注重技术物质效用的同时,更加关注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效用;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知识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对话,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要特别防止技术的异化,防止技术背离人类文化发展初衷,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信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障及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16574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