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大学  哈佛大学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课程  清华 

宫玉振:以现实为核心的法家领导力

   2023-11-14 宫玉振96
核心提示:在中国文化中,儒家一直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儒家为中国人提供了理想的人格和价值的追求,有很多很正面的影响,但是儒家也存在其局限性。如果你读过《论语》,你读过《孟子》,你读过程朱的著作,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一直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儒家为中国人提供了理想的人格和价值的追求,有很多很正面的影响,但是儒家也存在其局限性。如果你读过《论语》,你读过《孟子》,你读过程朱的著作,你会发现,不管是孔孟也好,程朱也好,历代的儒家,反过来复过去,讲的就是一个主题,也就是“伦理道德”。问题在于,道德原则从来是完美的,应用道德的现实世界却从来都是不完美的。人生需要理想,但理想主义色彩过浓,变成迂腐的书生,却无法把事情做成。

对于领导者来说,只靠儒家的价值理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中国文化中还有法家的理念。

法家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儒家相信的是人有向善的可能,强调的是人性理想的一面,那么法家相信的是人有求利的本性,它强调的是人性现实的一面。

韩非子曾经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做车的工匠做好了车,就希望富贵的人越多越好;做棺材的做成了棺材,就希望人死得越早越好。并不是做车的道德多么高尚,做棺材的道德多么败坏,而是利益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行为。在法家看来,这个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围绕着利益而展开的。离开了对人的求利的本性的把握,你根本就无法对人进行基本的激励。

除了利益之外,法家所信奉的还有实力。儒家对道德的力量充满了自信,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往哪边去,草就会往哪边倒。用今天的话说,儒家相信的是道德的影响力、感召力,相信的是德化的力量,强调以德服人。法家从来不相信这些,法家相信的是强制性的权势的力量,所谓的“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相信以力服人。法家认为权势才真正具有让人屈服和顺从的力量,人的行为也只有通过强制的力量才能改变,所谓的“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在法家眼中,离开了权势、权力,毫无疑问就无法影响别人的行为。

儒家讲的是道义,法家讲的是利益;儒家讲的是道德,法家讲的是实力;与儒家相比,法家的特点是非常冷酷,但非常现实。法家让你看到人性和社会的另一个层面。如果是儒家提供的人生的理想,那么法家所提供的就是一种现实的取向。人有向善的可能,也有逐利的本性。真实世界的领导力,当然需要使命与愿景这样超越的一面,但也不可能无视权力与利益这样现实的一面。

中国文化是霸王道杂之。对于领导者来说,光有做事的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光有对价值的执着是不行的,还要有与现实妥协的智慧。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既需要有对理想的坚守,又需要清醒的现实取向。要在理想中关注现实,也要在现实中追求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平衡,才是真实世界的领导力。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书生是成不了事的。土匪也是成不了事的,成事的一定是接地气的书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信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障及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16574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