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提纲】
前言:1、为什么要学习中共党史
2、伟人毛泽东与中共党史的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阶段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21.7-1922.6)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条件
1、鸦片战争与国外资本主义的入侵
2、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兴起
3、1911年的辛亥革命
4、20世纪初军阀的黑暗统治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
6、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7、第一次大战后五四爱国运动
8、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榜样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届代表大会
1、重点介绍党的一大、七大和十八大
2、党的历届领导人
(三)党在创立时期的革命斗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2、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七惨案
3、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
二、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6-1927.7)
(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1、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2、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七·一五事变和大革命的失败
三、党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一)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广州起义
(二)中央苏区建设和五次反“围剿”比较
(三)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
(四)西安事变
四、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一)日本大规模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的抗战
(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
国民党正面战场22次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比较
如何评价两个战场的作用
3、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抗日
南京保卫战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怎样看待日本人
五、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一)重庆谈判
(二)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国共两党和两军的大对决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4、渡江战役 5、全国的解放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3、三大法宝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巩固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反革命势力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三)五四宪法
(四)和平解放西藏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探索中的曲折
(一)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1、三面红旗
2、庐山会议
(四)“八字”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
(五)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
三、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林彪集团的覆灭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1、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
2、文革造成的内乱和教训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
四、两次纠“左”的整顿和粉碎“四人帮”
(一)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二)同“四人帮”的斗争和1975年的全面整顿
(三)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一)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历史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和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三、全面改革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和党的十四大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了新的重要论点,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胡锦涛时代与科学发展观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目标)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四个全面
新战略: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