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课程背景: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随后,这一“3060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率,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电力作为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减排效果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国家电网集团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扛起中央企业创新主力军的责任,加快建设数字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能源结构并积极推进,已成为各大能源电力企业极度重点关注的工作。本课程通过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和挑战、实现路径、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背景和历史意义、主要特征、要求以及如何做,与“能源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分享和解读,希望能让能源电力企业各层级干部及员工明确战略目标,对战略政策进行正确解读,为碳中和、碳达峰、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以及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等角度,尽绵薄之力。
学员收获:
l 了解碳达峰、碳中和背景及理解其重大意义及面临挑战;
l 清晰了解碳中和、碳达峰的定义,以及具体实现路径;
l 了解国内外目前现有各领域能源转型、降碳减排案例的优秀经验及关键点;
l 认识目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新形势与要求;
l 掌握如何以数字化驱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切入点及策略思路。
课程风格:
l 源于实战:课程内容来源企业实践经验,课程注重实战、实用、实效;
l 幽默风趣:课程氛围非常好,擅长用互动、故事、案例点燃培训现场;
l 逻辑性强:系统架构强,课程的逻辑性能够紧紧抓住每个听众的思维;
l 价值度高:课程内容经过市场实战打磨,讲解的工具均能够有效运用;
l 方法论新:紧扣时事+深层剖析+实操练习+视频案例+趣味互动+追本溯源
适合对象:能源电力企业中高管理者、项目管理者、班组长、基层骨干等。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导入:
1、2020年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战略目标
2、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第一讲: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双碳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
1.“两个一百年”——大国使命
2.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保障能源安全共赢
(二)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
1. 能源需求增长的挑战
2. 重型化产业结构的挑战
3. 高碳化能源结构的挑战
4. 碳减排时间短任务重
5. 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大
案例:三高一低
6. 能源系统转型难度大
案例:一煤独大的时代
(三)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1.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 2020年我国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碳排放总量数据
3. 电力行业对双碳目标实现的直接影响力度
二、是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1.近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数据:2020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2.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光等潜力巨大
案例:世界风库、世界风口、2020风、光发电装机数据
3.电力在可再生能源里的价值
4. 有效促进需求侧推进“新电气化”进程
案例:杭州萧山欣美电气
三、是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发展,提升能源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1.我国陆上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2.海上风电规模
第二讲: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一、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
1、论“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2、碳达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
3、“碳中和”:2060年前,针对排放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
4、二者关系:碳达峰-先行者,碳达峰-终极目标;达到碳中和必经碳达峰。
案例:八卦太极、阴阳平衡与“碳峰与和”的本质
二、碳达峰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1、碳达峰总体思路
1)减排方向
u 清洁化是能源生产碳减排的方向
u 电气化是能源消费碳减排的方向
2)基本原则
2、碳达峰目标
1)达峰时间和峰值
2)对应碳达峰的能源消费与电力装机
案例:各化石能源数据
3)煤炭消费控制目标
4)石油与天然气消费控制目标
三、碳达峰的实现路径
1、以清洁替代加快能源生产减碳
2、以电能替代加快能源使用减碳
3、以大电网大市场新技术支撑碳达峰
案例:西部大开发、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的节能
特高压骨干通道建设
第三讲: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
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
1.新能源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2030年和206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
2.新能源结构新定义
案例: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电气化水平
二、高弹性电网灵活可靠配置资源
1.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让大电网柔性互联提升
2.配电网呈现交直流混合柔性电网与微电网等多种协同发展
3.智能微电网作为重要解决方案
案例:城市、工业园区、偏远地区
4.储能规模化
三、高度电气化的终端负荷多元互动
终端能源消费“新电气化”进程加快
案例:杭州电力大脑及传统人工
案例:特斯拉卖炭翁
四、融合数字赋能
1.打通源网荷储
2.发电侧与用电侧
3.“电力+算力”
案例:尖峰负荷、售电用户市场、东数西算、碳犀牛
案例:杭州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践行
第四讲:国家安全能源新战略与新能源趋势
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对国网的影响
1. 积极推进能源供给革命
2. 积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3. 积极推进能源体制革命
4. 积极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5.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案例:国际形势下的能源之战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二、电网发展连接
1. 供电质量
2. 电网安全
3. 输电方式
三、电网新能源接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 新能源渗透率
2. 新能源接入率
3. 电源装机绿色水平
4. 发电量绿色水平
5. 国内外新能源接入水平对比分析
案例:中国、欧盟、美国四项指标数据
四、能源电力企业的面临现状
1. 传统电力系统能效局限,用户应用模式升级
案例:互联网智能化生活的变化
2. 能源电力企业经营瓶颈
案例:国网163万员工发展、市场及服务的转型方向
五、新能源目前开发现状与未来趋势
1. 目前主要运用能源
2.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开发现状
3. 我国新能源集中区域
4.全球及中国新能源的对比数据
5. 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案例:国际形势下的能源之战
第五讲: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一、多种电力套餐减排
二、生活中的碳足迹-减排积分
案例:一家三口的生活轨迹与双碳
u 课程总结+学员分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