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课介绍】
中国共产党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而是政治、思想、党建、统一战线等领域的全盘胜利。从党建和党风廉政这个角度和国民党作对比,可谓泾渭分明。
本课程立足胜在1949的内在动因,从国共两党党建对比,以四个角度入题,对比两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党政军关系等,从而得出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和人民的胜利,是得道多助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是全盘失败,属失道寡助的失败。
━━━━━━━━━━━━━━━━━━━━━━━━━━━━━━━━━━━━━
【课程对象】: 党员干部培训、企事业专题党日活动安排、党的各级组织集体学习
━━━━━━━━━━━━━━━━━━━━━━━━━━━━━━━━━━━━━
【授课形式】:讲授+微案例+答疑
━━━━━━━━━━━━━━━━━━━━━━━━━━━━━━━━━━━━━
【讲师特点】:
1)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从事党课理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教学。
2)职业培训师。善于根据成人听课特点、党课课程讲授技巧等,演绎知识要点,精彩解析党史,分析现行政策历史沿袭,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夯实党课学习效果。
讲政治,“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课程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讲实际,党课贴近工作实际,用身边的事阐述逻辑观点,感同身受有顿悟。
有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在愉悦中领会课程的要点,没有困意和乏味。
有道理,潜移默化提升效果,避免常见的机械乏味授课,落地效果较明显。
━━━━━━━━━━━━━━━━━━━━━━━━━━━━━━━━━━━━━
第一讲:从党建在国民党的“日渐颓势”
1、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
2、经蒋介石篡改的三民主义:蒋介石集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精心的篡改,片面强调三民主义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性,把三民主义与儒家思想混为一谈。把三民主义儒家伦理化,为国民党一党专制,蒋介石个人独裁服务。
3、1941年,三清团中央监察陶百川在《申论国民党的将来》一文对三民主义的描述。
4、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和组织部长的朱家骅描述国民党党员做派。
5、抗战后国民党“五子登科”。
6、程思远:《如何改造中国国民党》。
7、国民党党内“党的干部”地位低下。
第二讲:国民党党建工作的典型短板
1、国民党的“党派系化”“派系党化”。1942年,为了政治力量平衡,国民党设立了力行社、清白团,党内造党。
2、党政军关系:学而优则仕 学而不优则党。
3、国民党里不是没有党务专家,党政分离,一想到党,都是党棍、党痞。
4、国民党以党统政,以党统军。
5、19世纪40年代,国民党讨论:代表谁的利益?也有革新派,不过蒋介石为了预防他们篡权,最终沦为派系斗争。国民党派系和激烈,比如土木系和CC系。
第三讲: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回顾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2、《<共产党人>发刊词》对党的建设的描述
3、《论共产党人的修养》看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党建思想
第四讲:共产党的作风建设
1、从延安军民大生产看共产党人作风建设
2、“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第五讲:共产党组织建设
1、延安时期党在基层的突击运动:整顿支部组织工作。
2、发扬民主: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3、中共的党政军关系:党指挥枪。从1927年9月三湾改编开始。
第六讲:共产党党政军关系
1、陕甘边区政府的党政关系。
2、“三三制”背后的深意和巨大作用。
3、看边区政府如何发扬民主。
4、中国共产党秉承的人民观。
━━━━━━━━━━━━━━━━━━━━━━━━━━━━━━━━━━━━━
【思考】
1、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思想总结,暨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提出的六点要求。
2、 以下说明什么?
1955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名字前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独的望着大海,对岸是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很难说清是瞭望还是守望,也许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