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项目管理实战能力与技巧培训 | 课程时间 | 7天 | |||
适用学员 | 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项目经理、施工管理技术人员 | |||||
课程目标 | 本课程将以企业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通过引领企业项目管理者进行实战案例解读,帮助企业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框架和项目实施的规范流程,掌握项目管理核心理念、工具、技术与技巧的应用,并针对本企业会遇到的前期的市场经营招标投标、销售需求管理、合同签订、进度(时间)估算、成本管理与监控、合同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沟通管理、安全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和项目收尾管理、资料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项目管理者提升项目管理实战能力。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作为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如何顺畅、高效地和总包单位、业主、分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课程也在为提升施工企业全体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施工管理知识、经验、流程、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技术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果断决策的能力,力争减少企业沟通成本,为企业增创收益,提升企业美誉度。 | |||||
课程题目 | 授课形式 | 课程内容 | 授课时长 | |||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 课堂讲授 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 | l 一、工程概况 l 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l 2、项目主要情况应包括的内容: l 1)项目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 l 2)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l 3)项目设计概况; l 3)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l 4)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 l 5)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l 3、项目主要是个条件应包括内容: l 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l 2)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l 3)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l 4)与项目三个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l 5)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l 6)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讯能力状况; l 7)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l 二、总体施工部署 l 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宏观部署 l 1)确定项目施工总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 l 2)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分阶段(期)交付的计划; l 3)确定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l 2、对于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l 3、明确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与项目施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总承包和分包等单位应包含在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内。 l 4、总承包单位应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并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l 5、对于项目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做出部署。 l 6、对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应提出明确要求。 l 三、施工进度计划 l 1、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按照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l 2、施工总进度计划可采用横刀图或网络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l 四、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l 1、总体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l 2、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迎满足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需要。 l 3、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l 4、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内容: l 1)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 l 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劳动力配置计划。 l 5、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内容: l 1)主要过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期)所需主要过程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l 2)项目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三个总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期)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l 五、主要施工方案 l 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l 2、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方案应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l 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l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l 1)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少; l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l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l 4)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l 5)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分离设置; l 6)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l 7)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l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l 1)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 l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有关制图标准要求并附必要说明。 l 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l 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l 2)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它基础设施的位置; l 3)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储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l 4)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l 5)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l 七、进度管理计划 l 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应按照项目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施工顺序,保证各专业、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顺序衔接。 l 2、进度管理计划包括的内容: l 1)对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逐级分解,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保证最终工期目标的完成; l 2)建立施工进度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l 3)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制定进度管理的相应措施,包括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等; l 4)建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偏差,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赶工措施; l 5)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协调措施,减少外部因素对施工进度影响。 l 八、质量管理计划 l 1、质量管理计划卡参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在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l 2、质量管理计划包括的内容: l 1)按项目具体要求确定质量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质量目标应具体可测量性; l 2)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l 3)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措施,通过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l 4)建立质量过程检查制度,并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l 九、安全管理计划 l 1、安全管理计划可参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在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l 2、安全管理计划包括内容: l 1)确定项目重大危险源,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l 2)建立有管理层次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l 3)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资源配置; l 4)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l 5)针对项目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计划; l 6)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 l 7)建立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并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l 3、建立项目外部信息交流机制,保证现场安全管理符合当地政府部门的要求。 l 十、环境管理计划 l 1、环境管理计划可参照《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在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l 2、环境管理计划包括内容: l 1)确定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制定项目环境管理目标; l 2)建立项目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l 3)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 l 4)制定现场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l 5)建立现场环境检查制度,并对环境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l 3、建立项目外部信息交流机制,保证现场环境管理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的要求。 l 十一、成本管理计划 l 1、成本管理计划应以项目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编制。 l 2、成本管理计划应包括内容: l 1)根据项目施工预算,制定项目施工成本目标; l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施工成本目标进行阶段分解; l 3)建立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l 4)采用合理的技术、组织和合同等措施,控制施工成本; l 5)确定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必要的纠偏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 l 3、必须正确处理成本、质量和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控制成本。 l 十二、其他管理计划 l 1、其他管理计划宜包括绿色施工管理计划、防火保安管理计划、合同管理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计划、创优质工程管理计划、信息与沟通管理计划、质量保修管理计划以及对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管理计划等。 l 2、其他管理计划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加以取舍。 l 3、各项管理计划的内容应有目标,有组织机构、有资源配置、有管理制度和技术、组织措施等。 l | l 1天
| |||
质量管理 | l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l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l 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l 设备采购与制造安装的质量控制 l 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l 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l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
创优工程申报要点 | l 安全、适用、美观 l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l 施工坚持“四节一环保” l 工程管理科学规范 l 综合效益显著 l 创优工程复查任务和程序 l 技术资料抽查内容 l 现场复查否决项 l 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