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解读》
【课程大纲】
一、新成果 (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1、五年前的同一天——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今年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3、全会谋划未来5年发展。2021年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二、新论断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
化。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论断:当前和今后
2、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
的发展变化。此次五中全会公报把前半句修改为:我国发展仍然
3、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增的“重要”两字,是十分重要的判断。
4、习近平多次强调,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
国发展。
(从鸦片战争到一带一路
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新目标 (国力强、人民富、底气足)
1、国力强、人民富、底气足
5年之后,中国将发展到哪一步?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主要目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总量100万亿美元。人均1万美元)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历史是相通的)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党的宗旨)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道之一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也相应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
全会还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曾展望了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此次的提法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
(四个全面总体布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发展目标之一是“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五中全会表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脱贫到共富,主题悄然变迁。
四、新部署 (共同富裕 美好未来)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7月,在吉林一汽集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面对“卡脖子”问题,中国科技必当自立自强。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领域,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把制造强国摆在第一位,重点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理念。
2、“全面促进消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的这一理念,已经鲜明体现到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之中,也将随着规划实施走进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党的性质? 党性? 党性的核心? 党的宗旨?)
美林时钟? 四大盛世?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