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视觉会议——让新经理效益倍增》
主讲:傅婵老师 6课时
课程背景:
高效的会议对企业而言能够产生有价值的企业资本,但显而易见的真相是——很多会议既冗长又低效,要么讨论的话题脱离了方向,要么得不出结论,又或者讨论的结果没有价值,最终也没有执行。各种会议挤占了员工大部分时间,以至于白天忙于开会,晚上才有时间做正经工作。最终陷入死循环,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我们之所以开会,是因为要想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单凭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够,需要结合几个人的学识和经验。”新经理在推动团队会议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无数挑战:
第一,怎样才能够精简会议的时间和流程,既得到成果,又享受过程?
第二,如何明确会议目标,避免讨论偏离方向,推导可行的结论?
第三,如何选择必要的会议成员,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如何分配任务、责任到人?
第四,如何创造讨论的参与感、让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更多创意的观点和想法?
第五,如何统一与会者的共识,避免会议记录和大家脑海中的画面大相径庭,执行效率大打折扣?
会议就像新经理的“达人秀”,团队等着你的引导激发,老板等着验收你的成绩,其他经理等着看你的实力。新经理要快速提升自己的会议管理能力,需要应用视觉工具促进团队沟通、决策与执行。
科学家说: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视觉。一场只有左脑参与的会议,就好像“半个人“开会,与会者容易身体疲劳、逻辑混乱。视觉会议就是将思维视觉化,通过图画将会议的内容逻辑清晰呈现的沟通工具。
思维可视化,可以激发与会者的参与感,更重要的事,得到一群人都可以承诺实现的有力产出——全景画面,增强群体记忆,帮助跟进落实。通过视觉辅助把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复杂的会议简单化,从而提升会议效益,进一步提升个人魅力、沟通及会议引导能力、跨部门问题解决与协作能力、更容易获取上级的支持、促进下属在的工作投入和主动性。
课程目标:
1. 用“会议入场海报”,让学员拿起笔开始涂鸦
2. 用“视觉会议通行证”,吸引与会者投入会议
3. 用“会议讨论画布”,激发想法和创意
4. 用“全景地图”,促进决策和执行
课程对象:企业新经理、项目负责人、团队会议组织者
学员人数:30人以内。
课程特色
1、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2、内容设置:抓住痛点——吸引会议投入、促进会议讨论、落地会议成果。
3、视觉呈现:立竿见影——边学边画边练、模拟会议、视觉工具画布,学员现场形成自己的视觉会议雏形。
4、培训学习:以练代教——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共创、情境模拟、实操演练、引导技术。
授课方式:视觉引导、模拟会议、视觉工具画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共创、情景模拟、实操演练、场域打造、引导技术等。
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激活会议中沉睡的右脑(1小时)
l 低效会议的4大特征
l 视觉会议的“动人”力量
l 人人都懂的图像语言
授课形式:视觉海报+引导技术+创作练习+分享
输出成果:会议入场海报
第二部分:调动“四感”,吸引会议投入(2小时)
l 找对人,3招怒刷存在感
l 定目标,3维把握方向感
l 搭框架,3层构架收获感
l 配场景,6步融入体验感
授课形式:即兴演练+视觉图卡+引导技术+案例+分享
输出成果:视觉会议通行证
第三部分:黄金“五问”,促进会议讨论(1.5小时)
l 化繁为简,还是精耕细作?
l 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数据?
l 目标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l 偏安一隅,还是鸟瞰全局?
l 活在当下,还是聚焦未来?
授课形式:案例+视觉画布+引导技术+小组讨论
输出成果:会议讨论画布
第四部分:三把钥匙,落地会议成果(1.5小时)
l 决策漏斗,达成团队共识
l 画廊漫步,跟进行动计划
l 全景地图,汇报会议成果
授课形式:画廊漫步+团队引导+模拟会议+分享
输出成果:会议全景地图
课程服务流程
1、深度调研。通过三轮调研(行业调研、问卷调研、通话访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学员能力水平,定制课程方案。
2、前置学习。训前提前15天建立班级群,督导学员梳理会议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确保课堂学习的效果。
3、面授。通过定制化的课程设计,为学员创设学习体验,令其在课堂现场产生行为改变,现场输出学习成果。
4、课后跟进。针对学员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微信群答疑和学习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