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行为金融学与投资理财 | 授课老师:叶小杰 | |
课程背景: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的迅速转换,令很多市场投资者措手不及。资本市场出了什么问题?投资者如何正确认识股票投资?这是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课程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投资者行为和资产定价问题,冲破标准金融理论的既有框架,解释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大量异象、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以及金融市场泡沫的产生、积聚和破裂。面对经受着贪婪与恐惧煎熬的投资者,面对并非有效的金融市场,面对此起彼伏、周而复始的局部或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后的经济衰退,我们有必要学习行为金融学原理,并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投资实践。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差异、基于行为金融的证券投资过程管理、基于行为金融的证券投资策略等。 | ||
课程大纲: 一、开篇案例:神秘莫测的“丁蟹效应” 二、传统金融学简介 - 金融的内涵与外延 - 主要金融理论 - 有效市场假说面临的质疑 三、证券市场异象 - 股权溢价之谜 -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 规模效应与日历效应 四、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 案例:天气与股票收益 - 启发式偏差与证券投资 - 框定依赖偏差与投资行为 五、投资者的心理偏差 - 案例:捐多少钱? - 过度自信:过度交易为何不好? - 心理账户:赌场资金效应 - 证实偏差:金融泡沫的助推者 - 羊群行为:如何逆羊群而动? - 损失厌恶:为什么被套牢? 六、行为金融与投资决策 - 投资过程管理:选股、买入、持有和卖出 - 证券投资策略:逆向、惯性、集中or 量化? - 股票生命周期理论与事件驱动投资策略 | 授课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人员
| |
课程收益: 1、了解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异同之处; 2、理解证券市场上的“异象”及其投资机会; 3、掌握证券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及其管理; 4、利用股票生命周期模型制定事件驱动投资策略。
| ||
精彩语录: -市场总是在贪婪与恐惧的两种极端情绪间进行转换。 -心理偏差不仅存在于个体投资者,在公司管理层进行决策的时候同样存在,而后者往往更加致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