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坊间偶尔谈起“某种共产党领导,他一共结了多少次婚”。那么,造成他们婚姻变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用和平时期婚姻观念,衡量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婚姻,显然不合常理,按现在眼光衡量过去,容易造成误解。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
这里涉及一个我们的认识问题。需要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改变我们的错知误解,扭转对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婚姻认识,把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区分开来。
本课程结合党史,用大量历史案例,总结和回顾中共早期领导人婚姻变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查摆造成他们婚姻变动的七大原因:
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潮流,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
二、新式知识分子的婚恋潮流。
三、残酷的革命年月里,朝不保夕的斗争生活对爱情的勇敢追求。
四、革命年代配偶的不幸离世或牺牲,导致婚姻变动。
五、由于革命的残酷性,在革命斗争中与其他异性共同生死,产生新的感情。
六、因革命工作需要,夫妻关系名存实亡,长期分居导致婚姻变动。
七、理想信念产生分歧,导致婚姻变动。
在婚姻变动中当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婚恋方面价值取向的进步性。
一、冲破包办婚姻,追求自由婚姻。
二、主张妇女解放,尊重女性意愿。比如“向蔡同盟”解体。
三、打破传统习俗,实行一夫一妻制。
四、共产党人崇尚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姻。
【课程总结】
早期的共产党人婚姻变动,是新旧时代变迁赋予那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不是共产党人独有的。不仅体现了五四运动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婚恋取向和婚恋潮流,更体现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革命工作的特殊性和残酷性。他们在自身婚姻问题上所践行的冲破封建包办的婚姻,践行两性关系平等的婚姻,一夫一妻的婚姻,以及共同革命理想为基础的婚姻,在包办婚姻依旧盛行新旧交替时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婚姻进步性。
在共产党人的婚姻关系变动中,无论是配偶牺牲后的泪水,因革命需要长期分居两地带来的辛酸,还是理想信念分歧导致夫妻离异产生的迷茫,亦或是在与异性战友出生入死中产生新恋情后的痛苦,都超出了他们个人对婚姻的期待和把握,这是残酷的斗争环境,对共产党人意志和信念的特殊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