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一方面,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2016年以来,尤其是2020年,人民银行、公安部、银保监会等单位联合下发多项文件,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各项金融服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对人民银行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银行账户的服务与管理进行贯彻执行,增强运营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掌握风险业务的合规处理办法,同时也结合《民法典》新规,适时开展本期项目(课程)培训。
课程对象:网点营业室经理/会计主管、骨干柜员、分行运营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1-2天
课程大纲:
案例导入:
郭总是个成功的企业家,经营A公司(法定代表人),资产上亿元,在社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然,家有不孝子,郭小宝(20岁)在外赌博欠下巨额债务;郭小宝对外借款了800万,同时私刻了A公司名称的“印章”,在借款担保书中加盖了这枚“印章”。
请问:郭总的A公司是否需要承担担保还款责任?
启示与延伸:银行受理客户业务,其业务意愿真实性判断的重要性!!!
第一章:业务意愿真实性判断(嵌入民法典新规解读)
1、对公业务主体:一笔业务合规、有效性的判断——何为有效印章;
案例1:开户是客户当面加盖预留印鉴,是否还需要核验印章的真实性?
案例2:开户意愿核实时,文件规范要求核实法定代表人,但是单位要求出具授权书,要求不向法定代表人核实,而是向财务负责人核实等,是否可以?
2、个人业务主体:一笔业务合规、有效性的判断——何为有效签字;
案例:客户办理业务中,无法签字,能否由陪同人员握住客户的手签字?
3、业务意愿审核:在当前,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企业账户实施诈骗的高发态势下,一笔业务能否办理,意愿方面如何作出真实性判断?
案例1:客户不配合身份识别,怎么办?
案例2:客户的需求、用途等无法做到100%真实性判断,怎么办?
4、勤勉尽责:怀疑客户有备而来,表面上一切合规,受理了担心埋下隐患?拒绝了又担心被投诉?怎么办?
案例:在旅游城市,有不少游客来此经常是一两个月游玩,前往银行表示要开卡、网银,方便日常使用?怎么应付这种业务场景?
5、典型业务:“伪现金“业务处理及监管制度解读。
案例:近期各家银行对于伪现金的业务处理态度及监管政策解读。
第二章:企业银行账户管理业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1、银发〔2019〕41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通知》,银办发〔2020〕155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涉赌资金链责任划分指引》的通知,银发〔2021〕260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监管部门究竟要求商业银行重点关注什么?
2、 违反规定为存款人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法律后果?
3、 银行工作人员对于“帮信罪”知多少?哪些群体容易为诈骗犯罪分子所青睐、诱导开户?
4、出租出借账户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网点如何向客户宣导?
5、开立环节重点、难点风险防范:
1)如何快速堵截法定代表人身份异常?及依据;
2)如何快速堵截企业开户目的异常?及依据;
3)如何快速堵截利用虚假证照办理银行账户业务?
4)上门尽调的实务技巧提升。
6、使用环节
1)如何通过动态管理及时发现企业异常开户,并处置,及依据?
案例:定期回访机制,助力发现可疑账户。
2)账户使用环节的法律风险点:
案例1:股东与法定代表人有纠纷,银行受牵连,如何护己护行?
案例2:企业预留印章丢失,银行能否受理法定代表人申请对公司账户采取“只收不付”的管控?
案例3:在印鉴变更过程中,客户持“旧”预留印鉴划转公司资金,银行是否承担责任?
3)账户管控的依据——“法定”权利与“约定”权利。
案例:银行冻结异常账户被起诉。
4)对公账户转对私账户风险点(专题解析)。
(1)公转私的法律后果:由“行政责任”向“刑事责任”转变;
(2)网上银行公转私设置限额的要求及依据?
(3)对公基本账户转个人(尤其是10万以上转个人)的具体操作和风险点,比如转账用途有没有限定,转账需不需要提供具体的证明文件,如果需要,具体要提供些什么等等。
(4)日常业务中,企业用财务人员个人的账户发工资或进行对公资金往来,银行是否可以对账户进行控制?
7、销户环节:
1)企业工商信息已注销,但账户仍正常使用,可行吗?
2)久悬账户如何合规处理?
案例:银行处理久悬账户不合规,赔偿50万。
3)企业注销后,账户资金的继承问题。
第三章:个人银行账户管理业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1、强监管下反洗钱、反电信诈骗的客户身份识别
1)2019年4月17日,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公布了《中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报告》,在此背景下,对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影响以及运营条线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2)金融机构反洗钱违法行为中的必罚项: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
2、随着联网核查制度的执行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居民身份证冒名开户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对非居民身份证件,网点缺乏有效的鉴别手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欺诈。
3、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对非居民身份证件的审核责任,有几何?
案例研讨:客户持伪造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进行挂失补卡(知晓账户密码)转出716万,银行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4、非居民身份证件的快速识别方法:台胞证、港澳通行证、护照、军人证件等。
5、涉嫌冒名、假名的身份识别与勤勉尽职。
案例1:不是所有的冒名都是“陌生人”;
案例2:客户坚称我就是我,你却觉得他不是他,该怎么办?
6、民法典时代:代理业务手续合规性(知识点与往期变更较大,有更多的便民举措)。
第四章:电信诈骗中涉及账户管控“查冻扣”问题
1、电信诈骗案件中,公安机关是否具有扣划权限?
2、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移送法院的案子,法院冻结、扣划的顺位问题;
3、赃款是否应计付利息?
4、办理完查冻扣后,能否通知客户?涉及是否保密的事宜?
5、某县纪委监委出具的协助查询财产通知书加盖的是:中国共产党XX县纪律委员会的公章,可以吗?
6、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解析如何高效、合规协助做好“查冻扣”工作。有效避免有权机关的处罚与监管部门的问责!
课程总结:真实性审查VS勤勉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