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对象】运营人员等
【课程时间】6小时
【课程大纲】
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的背景
1、电信网络诈骗形式的发展及特征
(1)传统电信诈骗基本套路
①陌生来电恐吓式
②广泛撒网诱惑式
③验证密码操控式
(2)新型网络诈骗表现形式
①网络赌场充值式
②养猪杀猪诱导式
③新颖投资噱头式
2、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现状
(1)电信网络诈骗工具来源
①个人信息的盗取和流转(案例)
②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的买卖(案例)
③海外服务器及活动场所(案例)
(2)电信网络诈骗的步骤流程
①脚本设计(案例)
②人工培训(案例)
③分工实施(案例)
(3)电信网络诈骗后续洗钱活动
①银行卡转账提现(案例)
②第三方支付隐匿身份(案例)
③虚拟货币及对公账户代收(案例)
3、电信网络诈骗对社会的危害(案例)
二、反电信网络诈骗监管形势与银行责任
1、公安机关的行动
①系统建设
②权限提升
③断卡行动
2、其他相关行业防范现状
3、金融行业监管要求
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要求
②有针对性的法规发布及后续检查、处罚(案例)
③以“断卡行动”为导向的以案倒查 (案例)
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条款解析与实务操作
1、第三章 金融治理(第十五条到第二十条)
(1)客户尽职调查的基本要求
①有效证件及辅助证件的审核认定
②瑕疵证件及联网核查异常情况的处置(案例)
③失效身份证应对建议及依据(案例)
④单位开户的尽职调查要点及上门开户风险防控(案例)
⑤利用数据平台提升身份核实效能(案例)
⑥识别并核实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案例)
(2)杜绝可疑开户行为
①涉及银行账户买卖的可疑开户特征(案例)
②个人客户开户理由审核要点(案例)
③通过纸面资料分析空壳公司可疑特征(案例)
④通过法定代表人对谈确认企业开户用途合理性(案例)
⑤开户意愿核实有效话术(案例)
⑥拒绝可疑开户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沟通话术(案例演练)
(3)打击冒名开户行为
①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开户的作案手法(案例)
②识别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开户的方法(案例)
③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开户的应对措施(案例)
④冒名、假名、虚构代理开户的法律责任认定(案例)
(4)防范账户出租出借
①结算账户分类分级管理
②强化尽职调查
③加强开户回访及账户交易监测排查
(5)做好反洗钱工作
①疑似电信网络诈骗的可疑交易案例学习(案例)
②疑似电信网络诈骗的可疑交易特征分析(案例)
③关注可疑行为(案例)
(6)加强警银合作
①对公安机关案件侦办的支持(案例)
②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
③公安机关的“返还被害人”权限
2、第五章 综合措施(第二十七条到第三十七条)
(1)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①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刑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案例)
②监管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要求:信息安全权(案例) ③客户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全流程管理(案例)
(2)风险提示与客户教育义务
①个人转账业务诈骗风险识别与防范(案例)
②单位转账业务诈骗风险识别与防范(案例)
③各转账渠道的风险提示义务(案例)
(3)涉案账户管控措施及依据
①涉案账户的认定
②涉案账户的管控
③涉案账户的销户
(4)涉案信息共享机制
3、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到第四十八条)
(1)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认定
(2)银行涉案情形的法律责任与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