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所著的《实践论》是系统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里程碑式著作。《实践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独创性贡献,其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仍有重要意义。
《实践论》以实践概念为核心,以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为线索展开论述,突出了实践的根本作用,阐释了认识上的辩证法,反对割裂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其主旨正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批判了脱离中国客观实际的或“左”或右的思想错误的根源,指出这些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课程目标
1.了解《实践论》的写作与发表的主要背景;
2.明确《实践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3.学会运用《实践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
课程时长
0.5天(3课时)。
课程方式
主题讲解、案例分析、互动分享、活动体验等。
课程提要
一、《实践论》及其写作发表的背景
1.《实践论》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2.《实践论》的写作背景
1)中国革命处于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时期
2)教条主义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极大损失
3)从军事大转移到占有较为稳定的革命根据地的转变
4)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
二、《实践论》阐述的理论要点
1.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
2.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深刻阐释了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以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5.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运用好《实践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深刻认识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2.要始终坚持检验真理的人民性立场
3.要充分认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
4.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课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