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对象】综合柜员、厅堂服务人员、零售客户经理、会计主管等
【课程收益】
1、全面学习反洗钱相关业务知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2、分析真实案例和监管处罚,深入理解相关法律法规。
3、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要点。
【课程时间】6小时
【课程大纲】
模块一 概述
一、什么是反洗钱
1、什么是洗钱
(1)洗钱犯罪的起源和手法变化(案例)
(2)我国洗犯罪的发展史(案例)
(3)洗钱三步曲(案例)
2、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
(1)刑法修正案中洗钱罪的变化(案例)
(2)即将面临修订的《反洗钱法》
(3)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法规
3、银行业的反洗钱义务
(1)银行业反洗钱工作内容
(2)跨国银行反洗钱工作现状(案例)
(3)国内银行反洗钱工作现状(案例)
二、银行业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意义
1、规避监管处罚的需要
(1)国内宏观监管趋势
①近年监管处罚数据统计
②近年监管处罚数据分析
③双监管时代趋势研判
(2)国内微观监管变化
①监管检查重点调整(案例)
②监管检查方式调整(案例)
③监管处罚方式调整(案例)
(3)反洗钱领域监管处罚的国际形势(案例)
2、稳健经营、规避风险的需要
(1)暴露在高度洗钱风险下的银行业务(案例)
①现金出纳业务
②国内、国际转账结算业务
③票据业务
④电子银行业务
⑤信贷业务
⑥理财业务
⑦保管箱业务
⑧投资银行业务
(2)风险为本 主动合规
(3)反洗钱处罚和制裁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案例)
3、银行从业人员远离洗钱犯罪的需要
(1)洗钱犯罪为银行带来巨额经济利益(案例)
(2)洗钱犯罪对金融专业人士的腐蚀(案例)
(3)银行营销人员如何平衡业务与反洗钱工作(案例)
模块二 客户身份识别
一、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意义
1、客户身份识别对反洗钱工作的意义(案例)
2、客户身份识别对司法工作的意义(案例)
3、客户身份识别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案例)
二、客户身份初次识别
1、一审开户文件和印鉴
(1)有效证件及辅助证件的审核认定
(2)失效身份证应对建议及依据(案例)
(3)单位信息查询及核对要点
(4)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案例)
(5)开户预留印鉴审核(案例)
(6)客户风险等级评定(案例)
2、二审意愿
(1)涉及银行账户买卖的可疑开户特征(案例)
(2)个人客户开户理由审核要点
(3)通过纸面资料分析空壳公司可疑特征(案例)
(4)通过法人对谈确认开户用途合理性(案例)
(5)通过现场尽职调查识别可疑开户(案例)
(6)拒绝可疑开户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沟通话术(案例演练)
3、三审身份
(1)冒名、假名开户的作案手法(案例)
(2)如何识别冒名开户(案例)
(3)冒名、假名开户的应对措施(案例)
(4)冒名开户的法律责任认定(案例)
三、客户身份持续识别
1、存量客户身份信息动态筛查(案例)
2、持续名单筛查
3、客户风险等级调整(案例)
四、客户身份重新识别
1、客户身份资料变更
(1)受理变更业务的基本原则
(2)手机号码变更风险防控(案例)
(3)尽职核实 远离纠纷(案例)
2、单位经营状态变更
(1)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单位账户处置
(2)涉及可疑交易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处置(案例)
3、行内多业务系统交叉比对(案例)
五、同业先进操作分享
1、外资银行KYC操作要求(案例)
2、网商银行对第三方数据的有效利用(案例)
3、以客户为单位的客户身份识别分享系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