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管理应用
【课程背景】
企之根本在人,人之根本在心,心之根本在教,教之根本在育。
管理的最高境界叫做:“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有效的管理不仅需要系统的工具、方法,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对下属“人心”的影响。而学习国学就在于获取影响人心的能力,并激发下属的愿力。
愿力是人的第一驱动力,愿力的大小决定了成果的大小。愿力就是想实现某种事情的强烈欲求。“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其中的“惦记”就是愿力,惦记久了就一定会行动。愿力是实现目标的核心源动力。失去愿力也就失去了效率。
“心源即根源”心不稳则根基不稳,根基不稳一触即溃。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愿力,内心就会稳定,就不会胡思乱想;不胡思乱想精力就能够集中,精力集中做事效率自然就高!
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的强烈意愿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的自己。
【课程收益】
人才,运用得当如虎添翼,运用不当雪上加霜。一切功夫都在“得人心”,因为,只有深深触动人的内心,事情的结果才会更加有效。所以就有了那句俗话,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国学智慧的核心就在于让管理者“如何得到人心”。
【课程大纲】
仰望星空---寻找中国精神
源 渊 缘
u 中国文化的根源。
u 儒释道三者的内在关联。
u 几千年来老子的思想在世界各领域的应用无处不在。
第一单元 一心---愿力
愿力---企业长治久安之道
u “愿力是人的源动力”
u “如何有效激发愿力”
u “激发愿力的八个步骤”
u “致良知,知耻而止,知行合一”
u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u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u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u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u “坚持---给自己一个不放弃的理由”
u “感恩---离开他人我们什么都不是”
第二单元 二连---一薪一意,一器一技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简驭繁阴阳平衡的无上管理智慧
一、“薪与意相连”
单纯的讲物质,人易丢失诚信道德;
单纯的讲精神,人易丢失理想追求。
既要追求内在的高贵品质,又要争取外在的物质财富,只有将物质与精神二者相结合才可以发挥出最好的和谐作用。
u “赏罚使人知进退,有情使人归心诚”
u “赏不行则士不致死,士不致死则军无功”
u “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
u “尊之以爵,瞻之以财”
u “小善必录,小功必赏”
u “赏不逾时,罚不后事”
u “畜恩不倦,法若画一”
u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u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u “无劝诫则赏罚无度,人不知信则贤良退伏”
u “用人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
u “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二、器与技相连
单纯的讲工具,人易生自卑之念;
单纯的讲技能,人易生矫狂之意。
有良好的工具不代表有良好的驾驭工具的技能,只有在提升工具的同时也要提升驾驭工具的技能,二者需兼备同行。
u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u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u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
u “锋锐甲坚则人轻战,甲不坚密与肉袒同”
u “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
u “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以一当百”
u “不教而战,是谓弃亡”
u “示之以进退,诱之以仁义”
u “重之以是非,决之以赏罚”
u “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
第三单元 五则---定心定位破除纠结矛盾
定心定位---人心是企业的定海神针
心不稳则根基不稳,根基不稳一触即溃
不安则胡思,胡思则伤志
伤志则怨生,怨生则神弱,神弱无力行
一、位定则心安
u “专中求恒,首尾不懈”
u “人而无恒,一事无成”
二、心安则神聚
u “智者日有所思,思者卧于心田”
u “思与学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神聚则力生
u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u “学贵专,业贵精”
u “少则得多则惑”(做事重减法)
四、力生则体行
u “领会意图完整”
u “方法工具完备”
u “行动意愿坚决”
五、体行则事成
u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u “水永远不变的是目标,随时改变的是自我”
第四单元 八法---以无为而为的有机管理
世人观阳,老子观阴的无上智慧
老子智慧与领导者的修为
一、动静
u “动则势不可挡,静则柔顺泰然”
u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u “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
二、有无
u “有无相生,顺势而为”
u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u “世人观阳,老子观阴”
u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三、难易
u “难易相成”
u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u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大细
u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u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u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第五单元 二十五原---见树又见林的管理艺术
管理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
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
一、心五原---约行易束心难
u “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u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u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u “以无为而为,以不争而争”
u “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
二、因五原---老子的识人、用人智慧
因果---企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u “管理者的八弊”
u “和大怨必有余怨”
u “将不可骄,将不可吝”
u “多言者寡信,自奉者少恩”
u “赏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不当者灭”
三、法五原---管理者的上乘武功
u “知人之道有七”
u “安人之道九式”
u “上善若水,水之八善”
u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u “包容可以化解一切怨,理解可以得到一切法”
四、器五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u “红黄绿思维”
u “时间切割法”
u “月季跟踪法”
u “一二三二一”
u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
u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
u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
五、技五原---企业基业长青之道
u “沟通中的“结据例果”
u “六种故事,七种技巧”
u “先跟后带,粘黏连随,你不松口,我不放手”
u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
u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远见智慧。
结束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穷---穷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