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课程主题 | 课程大纲 | 学时/天 |
1 |
HSE 管理体系概述 | 一、 HSE 管理体系的提出背景 二、 HSE 管理体系发展过程 1 经验管理阶段 2 制度管理阶段 3 体系管理阶段 4 安全文化阶段 三、 HSE 管理体系的特点 四、 HSE 管理的目的 五、 HSE 管理体系意义 |
4/0.5 |
2 |
HSE 管 理 体 系 的 理 论知识 | 一、事故因果理论 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2 轨迹交叉理论 3 能量转移理论 4 事故法则 二、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 物的不安全状态(4 大类) 2 人的不安全行为(13 大类) 3 安全管理缺陷(6 方面) 三、危害因素分类 1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2 有害的环境因素的类别 四、 危害因素辨识 1 危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运用事例 3 环境因素的识别 五、 风险评价 1 评价单元的划分 2 评价方法选用 六、 健康安全对策措施 1 安全对策措施制定的原则、要求 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概要 3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4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5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
8/1 |
6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7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8 安全信息的使用 9 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 10 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对策措施 11 安全色、安全标志 七、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环境因素控制技术 选用 1 噪声控制技术 | |||
3 |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 理体系要素 | 一、范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1.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 MS) 2. 健康 3. 安全 4. 环境 5. 公司 6. 组织 7. 事故 8. 事件 9. 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10. 重大危险源 11. 危险源辨识(有害因素辨识) 12. 事故隐患 13. 风险 14. 风险评价 15. 可容许风险 16. 环境因素 17. 环境影响 18. 环境影响评价 19.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20. 目标 21. 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 22. 管理方案 23. “两书一表” 24. 过程 25. 产品 26. 顾客 |
8/1 |
27. 相关方 28. 供应方(供方)或承包方 29. 文件 30. 程序 31. 内部审核 32. 不符合 33. 持续改进 34. 纠正 35. 纠正措施 36. 事故预防 37. 预防措施 38. 绩效(业绩 39. 记录 40. 管理评审 41. 清洁生产 42. 清洁生产方案 43. 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 44. 关键岗位人员 45. “四不放过” 46. 反“三违” 47. “反违章 禁令” 48. “三同时” 49. “四不伤害” 50. “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 功训练) 51. HSE 文化 52. 本质安全 53.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54. 社区 55. 公共关系 56. 可持续发展 57. 人文精神 四、总要求 五、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 领导和承诺 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3. 策划 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
5. 实施和运行 6. 检查和纠正措施 7. 管理评审 | |||
4 |
HSE 企业管理案例 | 1.国外公司 (杜邦/BP/康宁 ) HSE 管理体系 2.国内公司 ( 中石油/国内建筑企业) HSE 管理 系统 |
4/0.5 |
总计 :24 学时/3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