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如何激活市场主体成为社会各方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中办及国办《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与国有企业可能存在政府背书支持不同,民营企业的市场经营特点更为明显。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变过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重担保轻第一还款来源调查,重书面资料轻交叉验证调查等粗放做法。以企业真实经营能力为基础,加强企业风险精细化分析成为新形势下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水平的关键。
有鉴于此,本课程从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16个来源出发,对针对性授信调查方式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以企业真实经营能力为基础并结合现实案例,对民营企业授信调查要点及风险管理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讲解。本课程对提高金融机构人员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分析及评估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课程时长:1天(六小时)。
课程提纲:
一、信用风险的调查模型(5C模型)
1、借款人实力
2、还款能力
3、借款人资本实力
4、担保措施
5、外部环境
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来源列举分析及针对性授信调查
1、风险来源之一(自有资金不足)。
自有资金到位情况调查方式与方法。
2、风险来源之二(资金回笼分析不深入),
项目资金回笼调查方式与方法。
3、风险来源之三(过于关注担保,忽视企业经营)。
企业真实经营能力调查方式与方法。
4、风险来源之四(关注背景,不关注借款人自身)。
借款人自身真实实力的调查方式与方法。
5、风险来源之五(还款来源分析不到位)。
还款来源的调查方式与方法。
6、风险来源之六(调查表面化,对借款人存在资金黑洞等风险调查不到位)。
借款人现实风险的深度调查方式与方法。
7、风险来源之七(风控措施调查流于形式,导致资产处置困难重重)。
风险控制措施实际价值的调查方式与方法。
8、风险来源之八(过于依赖财务报表,对于财务报表本身的有限性和局限性缺乏认识)。
财务报表深度分析的方式与方法。
9、风险来源之九(缺乏对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深度调查)。
实际控制人的调查方式与方法。
10、风险来源之十(缺乏对行业政策的适度前瞻分析)。
对行业政策的前瞻性分析方法。
11、风险来源之十一(关注明星企业,关注增长,忽视企业稳定性分析)。
对企业经营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调查方法。
12、风险来源之十二(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及法律风险的深度分析)。
对企业经营模式及法律风险的调查方法。
13、风险来源之十三(缺乏对核心业务与盈利来源的深度分析)。
对企业核心业务的深度分析方法。
14、风险来源之十三(缺乏对企业商业模式与经营风险的深度分析)。
对企业商业模式与经营风险的深度调查方法。
15、风险来源之十五(缺乏对借款人欺诈的识别与分析能力)。
对借款人欺诈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16、风险来源之十六(缺乏对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的深度分析)。
对借款人关联交易的深度调查方法。
三、第二还款来源的调查要点
1、保证担保的调查要点
(1)不同类型担保模式的调查要点
自然人担保、第三人担保、借款人所在企业担保、专业担保公司
(2)担保方的真实代偿能力与真实代偿意愿调查
(3)担保方的风险分担机制调查
2、抵押物的尽职调查
(1)抵押物的实地调查要点
(2)评估值与真实变现能力分析
(3)真实变现价值及真实变现路径分析
3、质押的调查要点
四、民营企业授信调查的关键要点分类分析(结合案例)
1、融资方的背景及资本金实力分析
2、基于融资方财务指标的信贷风险分析
3、基于企业非财务指标的信贷风险分析
4、融资方经营状况的针对性分类分析
5、项目情况及还款来源
6、现金流分析及预测
7、广义的第二还款来源(抵押物及其他)分析
五、民营企业授信调查方法分类分析
1、资料复核与关键风险分析
2、现场调查的具体操作及风险要点
3、书面调查与现场调查的交叉验证
六、基于企业真实经营能力的贷后管理关键要点
1、基于企业业务能力的信用状况跟踪
2、信贷风险迁移变化跟踪分析
3、信贷风险预警
4、资金回收与风险化解
七、民营企业融资方案与风险管理方案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