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风险整体特征概述
(一)刑事案件与惩治情况
1.案件的时间特征(2016年后)
2.案件的空间特征(地域性明显)
3.案件的刑罚特征(三罪:诈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
(二)民事纠纷与成因情况
1.民事诉讼的时间特征(2016年后)
2.民事纠纷的空间特征(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展区域强相关)
3.案件的刑罚特征(三罪:诈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
4.银行成为民事被告的五种原因
二、银行账户开立管理与防控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一)银行因账户开立管理不严导致民事诉讼败诉
1.因冒名开立引发的民事诉讼
2.因出借/售/租行为引发的民事诉讼
(二)银行账户开立管理的主要民事法律风险
1.侵权责任法:姓名权、声誉权
2.合同法:损害赔偿请求权
(三)银行如何在账户开立环节堵截电信网络案件
1.防个人冒名开户
(1)机控法
(2)人控法:询问法+作证法
(3)个人可疑开户特征筛查表(人行版)
2.防企业冒名开户
(1)法人开户意愿真实性(单/双异地情形)
(2)法人开户资料真实性(公章/营业执照关键要素)
(3)对公可疑开户特征筛查表(人行版)
3.防出租/出借/出售
(1)合同责任约定化
(2)风险提示锁定化
(3)事后措施全面化
三、银行账户使用管理与防控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一)银行对虚假信息型电信诈骗的防控
1.如何识别该类电信诈骗的犯罪特征和手段
2.如何监测和控制该类电信诈骗案件的账户资金特征
(二)银行对妨害银行卡管理秩序类电信诈骗的防控
1.如何识别该类电信诈骗的犯罪特征和手段
2.如何监测和控制该类电信诈骗案件的账户资金特征
(三)银行对角色扮演型电信诈骗的防控
1.如何识别该类电信诈骗的犯罪特征和手段
2.如何监测和控制该类电信诈骗案件的账户资金特征
3.对“公转私”电信诈骗案件下的账户使用管理
(1)公转私的监管政策调整
(2)公转私的审查义务范畴(形式审查vs实质审查)
(3)公转私的付款依据及反电信诈骗的要求
(四)银行在账户使用环节堵截电信网络案件的主要手段
1.两线管理法
2.名单制法
四、银行账户控制管理与防控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一)客户在电信诈骗案件既遂的法定权利
1.撤销权的识别与运用
2.退汇权的识别与运用
(二)银行在电信诈骗案件既遂的附随义务
1.通知义务的规定与落地
2.协助义务的规定与落地
3.保密义务的规定与落地
4.临时止付、紧急止付的规定与落地
(三)银行对可疑汇款的堵截
1.如何识别可疑汇款人(3维度)
2.如何识别可疑收款人(4维度)
3.银行的风险提示义务及自我保护
4.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案件手段(IABCD+5G)
五、银行销户管理与防控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一)涉案账户的销户管理监管规定
1.客户主动行为
2.银行主动行为
(二)涉案账户的销户疑难处理
1.客户沟通的主要障碍
2.有效对策的使用与落地
六、涉案账户协助有权机关查冻扣与防控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一)公安反电诈中心与银行互动
1.紧急止付的配合
2.正式冻结的配合
3.资金返还的配合
(二)法院反电信诈骗与银行互动
1.查询保密义务与客户权益保护注意事项
2.银行如何配合公安冻结与法院扣划涉案账户的衔接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