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体验也达到了一个较理想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扩大,追求内心的丰盛和愉悦成为年轻群体的生活刚需。
但年轻人因为生活阅历少、对恋爱、婚姻等人生大事缺少较合适的人生导师,往往自己误打误撞,浪费了青春、蹉跎了岁月、伤害了彼此、甚至波及了孩子,这对于目前人们追求精神生活、需求内心愉悦的目标是相悖的,所以给年轻人更科学的婚恋观,是对年轻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乃至对社会负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程对象】
处于婚恋中的年轻人(包括未婚、已婚重返单身的)
【课程收益】
1、了解婚恋的心理密码及解密的钥匙
2、培养科学的婚恋观
3、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对方
4、清晰恋爱和婚姻的本质区别
5、给自己的婚恋对象做清晰的画像
【课程时长】
3小时或者6小时(课程长短可以按需定制)
【授课方式】
工作坊形式:案例研讨+学员分享+个案分析+现场答疑+理论传授
【课程大纲】
前言: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爱情吗?
1、隔着屏幕,我们的爱情还能有温度吗?
2、人人都有的“第三者”,真的是爱情的真凶吗?
3、爱情是世间的奢侈还是日常的平淡?
一、恋爱现状:你方唱罢我登场
1、你恋爱了,我分手了——恋爱的世界风波不定
2、吵架了、冷战了——相爱、伤害了
3、新鲜的、疲惫的——相爱容易、相处难
4、女孩的感性、男孩的理性——真的来自不同星球吗?
案例:你身边的恋爱有哪些现象?
二、让你“三观尽毁”的婚恋观
1、一定要“门当户对”
什么是“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对恋爱和婚姻有什么好处?
如何判断是否是门当户对?
2、一定要“郎财女貌”
郎财以及才:男人要有上进心、有责任感、要有power
女貌:女人要注重成长和形象、要会爱自己
3、一定能提供价值
能够为对方提供价值,关系才不会失衡
所谓“爱情是双向奔赴”
4、“贫贱夫妻”百事哀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爱,是一种能力,只有具备这个能力,才有机会去爱
钱是表达爱的工具、不是内容
5、姐弟恋VS兄妹恋,关键是匹配
匹配:心理年龄的匹配
成长:恋爱不是给自己找个爸、找个妈,是可以共同成长的伙伴
讨论:你认同哪几个婚恋观?
三、恋爱幸福的底层逻辑
1、会说话、懂倾听
两性相处:沟通技巧是关键技能
(两性沟通技巧举例及分析)
会说话:不是花言巧语、而是能正确表达事情和感情
懂倾听:每个人说话都有潜台词,要学会区分
2、会表达、懂仪式
会表达:爱需要表达,如何表达?
(如何表达爱对方更喜欢?)
懂仪式:生活和爱情都需要仪式感
什么是仪式感?
仪式感代表了什么?
讨论:如何感情增加仪式感?
3、重情绪、顾感受
恋爱情绪VS相处情绪
情绪管理:恋爱幸福的密码
表达感受:是两性相处的关键
4、重视人、轻视物
恋爱中,人是第一位的,物是第二位的
讨论:如何理解这句话?
四、恋爱中的盲盒效应
1、为什么追到手就不珍惜了?
人类新鲜感维系的时间有多长?
如何为爱情保鲜?
换个角度看爱情
2、为什么不能对她(他)太好?
什么是“太好”?
“太好”的底层心理是什么?
让自己在爱情中成长
3、为什么跪舔的爱会被践踏?
何为“跪舔式”爱情?
你知道被“跪舔式”爱着是什么感受吗?
卑微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4、用心理学分析“渣男(女)”
“渣男(女)”真的是贬义词吗?
渣男(女)的特征
心理学的解释
5、让哲学帮你选择一个值得的“盲盒”
恋爱中哲学观点
恋爱就是选一个盲盒
如何选一个打开后觉得值得的“盲盒”?
五、时代的眷顾:因为你很特殊
1、“剩”——一个人为的标签,你当真了吗?
2、所有的岁月都是一次功课,你完成了吗?
3、你的心里住着一个怎样的“小孩”?
4、恋爱画像:谁是你的新娘(新郎)?
课程复盘:
1、你的现在心理年龄适合谈恋爱吗?
2、你在课程中的表现就是你生活中的表现?
3、课程结束后,你需要完成哪些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