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和《九民纪要》出台及影响概述
1.出台背景
2.核心内容概述
3.影响概述
4.当前银行业风险发生的宏观态势及风控要求
(1)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举
(2)乱象治理与双罚制
二、《民法典》和《九民纪要》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解读
1.当前银行信贷业务主要风险概述
(1)不良双升的压力与挑战
(2)信用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交织
2.银行抵质押类贷款主要风险防控与民法典/九民纪要解读
(1)民法典重大法律规则与银行如何保护抵押权
1) 民法典中对租赁权确定的最新规定及银行贷前调查注意事项
2) 民法典新增居住权制度对银行贷前调查和资产保全的影响
3) 民法典新增抵押权的追及效力条款对抵押权的影响
4) 民法典新增最高额抵押权结晶条款对循环授信类产品的影响
5) 民法典新增超级优先受偿权对银行贷前调查中所有权瑕疵排除的启发(含买卖合同所有权保留情形)
6) 同一抵押物为多个债权担保偿债规则变化与合同条款设计,对于信贷业务的影响与银行对策
7) 民法典中对于抵押权和质权的冲突调和规则对银行资产保全的影响
8) 民法典列示可以抵押财产与禁止抵押财产范围的变化及对信贷业务的影响与银行对策
9) 民法典对股权、基金份额、应收账款等质押登记规则变化的影响
10) 民法典对禁止流押、禁止流质条款优化对资产保全的影响
11) 动产质押生效规则的变化对银行质权确定的影响
(2)《九民纪要》与银行如何保障抵押优先权的范围
1)抵押合同的生效条件
2)抵押权的生效条件
3)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再审、撤销之诉手段的使用
4)抵押优先权范围的登记主义
5)抵押优先权范围的约定主义
6)《九民纪要》对登记差异性和司法审判差异性的熨平
(3)《九民纪要》与银行如何运用破产法保护抵押优先权
1)《九民纪要》对于破产制度在银行债权保护运用的整体意义
2)别除权和破产抵押撤销权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破产重整、和解、清算的衔接与运用
3.银行保证类贷款主要风险防控与民法典/九民纪要解读
(1)民法典/九民纪要与保证主体合法性判断方法
1)民法典中对于保证主体范围的变化对银行贷前调查的影响
2)民法典点中对于保证合同保证方式的明确约定与没有约定及约定不明的推定问题对信贷业务的影响与对策
3)民法典点中对于保证合同保证期间的明确约定及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推定问题对信贷业务的影响与对策
4)九民纪要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及对银行保证贷款发放的启发
5)民法典及九民纪要对合同效力独立性和关联性对银行保证合同安全性的优化使用
6)民法典新增担保方式的影响解读
(2)《九民纪要》与保证程序合法性判断方法
1)银行对股东会决议审查的范围(善意认定的标准)
2)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在银行保证贷款的实务运用(比例/人数等)
3)股东及股权的确认审查方法(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的法律风险)
4)九民纪要对上市公司担保披露的裁判规则
(3)民法典与担保债权实现的影响
1)连带共同保证内部追偿、保证与抵押、质押的内部追偿问题
2)保证人的代位权问题
3)债务人抵销权/撤销权与保证人可拒绝履行规则的影响解读
4)债权转让是否通知保证人规则的变化与合同条款设计
(2)《九民纪要》与账户风险的防控
3.银行合同效力的风险防控与民法典/九民纪要解读
(1)民法典对合同效力类型的规则变化
(2)格式合同效力规则变化
(3)九民纪要对于公章真实性效力及案件防控的规则影响
1)公章真实性的认定方法(看人不看章)
2)要式审查法+交叉检验法
3)法定代表人的价值与法律意义
4)外观主义与公示原则的适用
三、民法典/九民纪要对银行票据/资管业务业务的影响解读
1.当前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概述
(1)大案要案频发
(2)支付结算与融资功能的并发
(3)票据法律关系与合同法律关系的杂糅
2.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防控与《九民纪要》解读
(1)支付结算风险
1)《九民纪要》与超期限的风险应对
2)《九民纪要》与恶意公示催告的风险应对
(2)通道业务风险
1)《九民纪要》与清单交易的风险应对
2)《九民纪要》与背书连续性的风险应对
(3)融资业务风险
1)《九民纪要》与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风险应对
2)《九民纪要》与民间贴现的风险
四、民法典/九民纪要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展望
1.司法审判与金融监管导向的融合(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情理法的交融平衡,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义正辞严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还要感同身受讲透情理,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2.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融合
3.“两字法”与“六控法”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