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TTT,英文短语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的缩写,意为培训培训师。一般情况下,它是通用企业管理培训领域的职业培训师、企业内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课程。
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已经日益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发展和建立培训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内部培训师的培育上,很多企业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于内部培训师而言:
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如何站在讲台上轻松自如?
怎样可以让自己的授课变得轻松有趣,而又能对学员真正有所帮助?
游戏、活动很有趣,可是怎么做才能让学员从中有所收益而不是仅仅感到好玩?
培训师应如何引导学员将所学运用于工作上?
很多企业内部讲师都是企业各业务部门的精英和骨干,实战经验丰富,但就是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导致上课时学员提不起兴趣,培训没有效果。所以提高内部讲师的讲课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内部讲师队伍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当务之急!
【课程收益】
1、按照职业标准对内部培训师培训技巧进行全面专项训练;
2、理解作为企业内部培训师的角色,认识到责任和作用;
3、掌握成人学习的原理及关键要素;
4、突破心理紧张情绪训练;
5、掌握各种态势语言的灵活运用;
6、掌握登台礼仪规范及台上呈现技巧;
7、掌握各种语言艺术及开场结尾设计训练;
8、掌握课程开发设计技巧及PPT课件制作技巧;
9、掌握如何促成与学员的互动,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展开;
10、掌握授课的控场方法和回应学员提问的方法……
【课程对象】职业培训师、企业内部专、兼职内训师、企业HR、培训经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做公众表达的相关人员。
【课程导师】魏春老师
【课程特色】
1、给你方法,给你技巧,给你实战演练的机会;你说,你做,大家来点,讲师来评;
2、重视差异,因材施教,尤其善于观察和把握学员个体特征与差异;
3、运用现场训练,进行有针对性引导与辅导,课程富有亲和力,控场能力强,极具大家风范;
4、幽默风趣,形式多样,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员知识和人生哲理,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能力;
5、注重学员切身体验,引导和传承企业文化,使培训具备更深远的意义与高度。
【课程时间】6天中文课程
【课程大纲】(注:课程内容持续迭代更新中,课程大纲仅作参考)
《卓越培训师(TTT)》 课程开发篇 | ||
课程模块 | 内容大纲 | |
导论 | 1、概念解读:课程设计VS课程开发 2、 课程设计开发的意义 3、 课程设计开发常见问题 4、 优秀课程三大特点 5、 选题三标准 小组共创:小组暂定拟开发课题 | |
第一模块 分析需求 | 1、需求分析认知 增加知识 提高技能 改变态度 2、 需求分析方式应用 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 …⋯…⋯ 3、 企业分析解析 降低成本 增加收益 符合规定 …⋯…⋯ 4、 绩效分析解析 还原典型情境 期望-现状=需求 5、 学员分析解析 基层—开心 中层—开眼 高层—开悟 6、 找准需求,开发课程 组织所需 学员所好 培训所能 小组共创:制作出本小组的课程需求 | |
第二模块 撰写目标 | 1、学习目标认知 2、 学习目标的要求 具体 可衡量 切合实际 …⋯…⋯ 3、 学习目标的价值 决定内容取舍 牵引教学活动 指导讲师授课 …⋯…⋯ 4、 学习目标四要素 对象 条件 …⋯…⋯ 5、 学习目标参考格式 行为动词+宾语 6、 学习目标推荐用词 知识类 技能类 态度类 小组共创:撰写出本小组拟开发课题的学习目标 | |
第三模块 搜集要点 | 1、 成人培训转换解析 记得住 做得到 用得上 …⋯…⋯ 2、 学习价值链——将学习转化为业务结果 组织要绩效 部门看行为 …⋯…⋯ 3、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 4、学习要点来源 组织内部 组织外部 5、 经验学习圈启示 6、 认知经验萃取 7、 经验萃取三种类型 8、 经验萃取流程 定位 挖掘 提炼 …⋯…⋯ 9、 经验萃取表应用 10、 要点搜集三大方法 工作任务分析法 主题分析法 关键事件分析法 11、 学习要点分解工具 12、 素材——让内容生动形象 故事 案例 活动 …⋯…⋯ 13、 要点(素材)搜集渠道 14、 要点取舍法则 15、 要点“黄金二问” 小组共创:搜集出本小组拟开发课题的核心知识要点 | |
第四模块 排序内容 | 1、 “积木模型”解读 2、 金字塔原理认知 结论先行 以上统下 归类分组 逻辑递进 3、四级目录解析 课程题目 课程单元 单元要点 具体内容 4、 具体内容分解“结构树” WHAT树 WHY树 HOW树 5、 排序方式解析(课程结构之美) 流程式 空间式 矩阵式 PRM式 …⋯…⋯ 6、 成人认知过程解析 信息输入 引起注意 …⋯…⋯ 7、 高手课程设计开发思维模式 8、 内容“加工”认知 9、 “提概念”要求及应用 10、“编口诀”要求及应用 11、“建模型”要求及应用 12、 内容“加工”工具解析 小组共创:加工本小组拟开发课程各模块内容 | |
第五模块 设计教学 | 1、 教学活动概述 2、 自然学习模式认知 3、 五星教学模式认知 4、教学传递策略解析 发现意义 形成概念 …⋯… 5、 激发动机设计 问题收集 现场测评 …⋯… 6、 讲解新知设计 变讲为问 理性感性 教学方法 告别枯燥 …⋯…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解析 8、 体验操练设计 我说你听 我做你看 我做你做 你做我评 …⋯… 9、 “知识漏斗”解析 陈述性知识(记的) 程序性知识(用的) …⋯… 10、 总结转化设计 伸展交流 放飞收获 …⋯… 小组共创:设计出本小组的课程教学策略 | |
第六模块 开发材料 | 1、PPT课件制作 八个细节 基本要求 组成部分 …⋯… 2、 讲师手册制作 详细版讲师手册 简化版讲师手册 …⋯… 3、 学员手册制作 4、 培训工具包制作 5、 课程命名包装 课名对比 命名维度 小组共创:产出本小组课程设计开发成果 | |
第七模块 验证效果 | 1、个人验证 2、 试讲验证 3、 团队验证 小组共创:验证优化成果 | |
结论 | 1、 课程设计开发观 | |
《卓越培训师(TTT)》 课件制作篇 | ||
课程模块 | 内容大纲 | |
PPT课件制作技巧 | 1、PPT概述 2、PPT的类型(阅读型、演示型) 3、PPT运用不当的8个细节 4、PPT运用之四“目”标 5、封面——抓住学员的心 6、你愿意看到这样的PPT吗 7、缺乏统一性的PPT 8、常见PPT出炉过程 9、这样出来的PPT… 10、PPT制作的最高境界 11、文档变PPT的过程 12、PPT母版制作实例 13、电脑上的PPT与投影幕布上的PPT 14、文本背景色选择 15、SmartArt工具应用 16、常用动画设计运用 17、把文字翻译成图片(图文并茂) 18、图片处理方法 19、表格应用 20、PPT快捷键应用 PPT课件现场操作教学(学员自备笔记本电脑) | |
《卓越培训师(TTT)》 授课技巧篇 | ||
课程模块 | 内容大纲 | |
第一模块 导论 培训师角色认知 | 1、摸底小测试:我是谁(学员水平评估) 2、分析:讲师的四种风格 3、培训师的角色 4、 培训师的收获 5、培训师注意事项 | |
第二模块 练胆 紧张成因及对策 | 一、紧张成因 1、思考:你最恐惧什么(走上讲台) 2、对照:紧张表现对照表 3、正确认识紧张 4、分析:造成紧张的四个因素 二、紧张对策 1、缓解紧张情绪之天龙八“步” 2、肯定心理暗示法 3、肌肉放松法 4、乾坤大挪移 5、巧妙掩饰法 6、华伦达心态法 7、…⋯… 8、第一次讲课训练:1分钟微型课程训练及学员研讨会 | |
第三模块 练形 台上呈现技巧 | 一、培训师态势语言概述 1、认识55387法则 2、互动分享:“身动”才能“生动” 3、态势语言概述 4、视频与研讨:培训师亲和力 5、图片、视频赏析——微笑、面部表情及要求 二、培训师上场、站位、站姿、走姿、退场解析 1、演练与分解:上场基本动作 2、培训师站位要求 3、全体起立:站姿检测及要求 4、培训师走姿要求 5、演练与分解:退场基本动作 三、培训师手势运用 1、手势运用概述 2、手势“3D法则” 3、手势使用技巧(上区、中区、下区) 4、习与练:卓越培训师常用12种手势 5、习与练:数据手势及指示手势 6、手势禁忌 四、培训师眼神运用 1、眼神交流优势 2、眼神魅力解密 3、眼神交流禁忌 五、第二次讲课训练:3分钟微型课程训练及学员研讨会 | |
第四模块 练嘴 语言表达艺术 | 一、培训师语言艺术 1、 吐字 2、 口头禅 3、 语速 4、 音量 5、 重复 6、 语调 7、 重音 8、 感染力 二、开场、主体、结尾设计 1、开场意义 2、开场设计 3、开场禁忌 4、 主体结构意义 5、 表达“图纸”设计 6、 主体结构设计 时间式 空间式 矩阵式 3W式 PRM式 …⋯… 7、结尾意义 8、结尾设计 9、结尾禁忌 10、第三次讲课训练:5分钟微型课程训练及学员研讨会 | |
第五模块 练脑 互动、控场技巧 | 一、互动技巧 1、 正确认识互动 2、课堂互动技巧解析 眼神微笑 过渡发问 即时体验 邻座探讨 …⋯… 3、课前、课中、课后提问解析 课前——学员水平 课中——参与度 课后——掌握程度 4、 课堂提问技巧解析 一个问题 自问自答 难易程度 …⋯… 二、控场技巧 1、时间失控,怎么办? 2、学员睡觉,怎么办? 3、学员讲话,怎么办? 4、突然忘词,怎么办? 5、内容讲错,怎么办? 6、问题不会,怎么办? | |
第六模块 结论 卓越培训师葵花宝典 | 解密:卓越培训师葵花宝典 | |
《卓越培训师(TTT)》 学员考评篇 | ||
课程模块 | 内容大纲 | |
学员试讲呈现,老师现场辅导、点评 | 通过一对一、面对面辅导+点评,让学员在做中不断提升与改善,课程开发的成果趋于规范化、标准化,让内容的呈现结构化、可视化,让授课的呈现专业化、职业化,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