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 “十四五”规划及
中国经济双循环
课 程 大 纲
第一部分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一 、 中国 2021 年经济分析
二 、 中国 2022 年经济预判 ( 结合 20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三 、 中美差距的基本格局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的差距, 短期内很难改变。
四 、 中国经济未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 、人类长久以来是不断进步的
2 、 国家实力变迁
3 、 中国经济未来的挑战
4 、 中国房地产
5 、 中国股市
第二部分 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
一 、 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背景
( 一) 中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
( 二) 遇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
二 、 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成果及意义
( 一)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释放未来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 二) “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的条件前提下,开启 30 年 新征程进程中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 它是我们直接干现代化的第一个文件,这个 5 年规划制定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 、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额完成 ,关系到后面 25 年的现代化。
三 、 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内容
( 一 ) 全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 10 个方面决定性成就给予高度 评价:
1.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从严治党 取得重大成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 步彰显;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 阶,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
3.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 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 万三千亿斤以上;
5.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6.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 一 带 一路”成果丰硕;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 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8.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9.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10.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 二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6 大“新” 目标
1 、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2 、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3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 、 生产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5 、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6 、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解读
( 一 ) 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期的新特征
( 二 ) 规划建议的核心: 三个新
1 、进入新发展阶段
2 、 贯彻新发展理念
3 、构建新发展格局。
( 三 ) 本次规划重点突出六大方面:
1 、 突出强调科技 、创新的核心增长动能地位。
2 、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数据要素进一 步变革生产方式。
3 、 高度重视统筹安全和发展。
4 、“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始终,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促消费 、扩内需。
5 、 坚持持续改善民生。
6 、 更加注重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第三部分 解读中国经济双循环
一 、 双循环的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双循环?
二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的内涵
(一) 以独立自主为着眼点畅通国内 大循环
( 二) 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
三 、 国家“双循环”重大战略背后的 5 个核心逻辑
( 一) 未来会继续开放,但是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围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 二) 开发和提升国内市场,是我们未来的重点
( 三) 尽快补中国经济的短板
( 四) 尽快推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 五) 进行更高层次的开放 ,核心是互利共赢
四 、如何构建“国内大循环”
( 一) 构建“国内大循环”解决两大“痛点”,重要性不亚于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 二) 构建“国内大循环”依托两大抓手: 消费 (内需) 内循环 、科技 (产 业链) 内 需循环
( 三) 构建新“国内大循环”下,传统经济有三大走向: 出 口转内销;产业 进 一 步升级、 国际化; 以五大城市群 、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
( 四) 构建“国内大循环”需要两大保证:堵住房地产虹吸效应;推进要素 市场化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对外开放
五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发展
坚持金融供给侧改革战略方向, 以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需要关注的十个重点问题
( 一) 是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机遇, 引领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 二) 是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体系。
( 三) 是建设独立自主的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
( 四) 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支持绿色发展。
( 五) 是构建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调整的金融支持体系。
( 六) 是以可持续为基本前提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缓解小微和民营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七) 是发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金融。
( 八) 是做好金融支持民生发展。
( 九) 是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十) 是全面提升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
六 、 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双循环”
( 一) 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 二)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七 、 国际环境变化和双循环下的企业发展建议
( 一) 选择“十四五”规划中行业进行投资
1、 需求侧下的“内循环”:内需与财富分化将如何演绎?
2、供给侧下的“内循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重头戏”所在
3、投资建议: 关注内循环下的投资机会
( 二) 坚定不移进行创新
1 、创新的必要性
2 、创新方向和路径
3 、创新思路和方法
第四部分 建议
一 、 看多中国
二 、稳中求进
三 、 以智取胜
四 、 以人为本
五 、创新为魂
六 、 选对方向
七 、 改造基因
八 、 资本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