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内功开发新课:课程开发与设计
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培训的核心作用在于发现企业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弥补这种差距。对于企业内训师来说,关键能力是能够针对企业目标,结合企业现状,开发与设计出一门有价值的课程。
什么样的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
如何确定课程选题?
如何确定教学方法,使课程生动有趣?
如何评估课程效果?
毫无疑问,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是目前内训师队伍普遍最缺乏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衡量一支内训师队伍整体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了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才能基于企业业务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课程并推动企业目标的完成。
针对目前内训现状和企业需求,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企业绩效完成为核心,尤为强调课程的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
二是提供了一套上手可用的素材,有利于学员快速入门。
【课程优势】
本课程 | |
质量保证 | 采用ATD的课程体系,内容全面系统 |
工具辅助 | 提供完整全面的学员手册和各项工具,方便学员快速有效的制作出相关课程 |
绩效导向 | 课程以企业绩效为核心,强调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以企业切实存在的问题为课程研发导向,具备更强的实操性。 |
【课程时长】
一般推荐2天,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1-3天,在一天的课程内容中不包括讲师手册、学员手册和评估手册的内容。
【适合对象】
企业专职或兼职内训师
【课程收益】
解决内训师在进行网点辅导和内训中,能够准确发现网点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设计课程内容,并进行有效运用的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基于问题分析、对象分析、目标分析、影响分析和方案分析,能够准确评估课程需求,并撰写需求报告,明确课程选题;
2. 从知识、技能层面出发,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出包含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导图;
3. 结合设计出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将其运用到内容的讲授上,使内容呈现生动活动;
4.清晰列出讲师手册、学员手册和评估手册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讲师手册、学员手册和评估手册。
【课纲大纲】
一、培训需求报告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作为课程开发人员,能够
* 准确撰写出准备开发课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知识、技能和态度层面如何解决,列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 准确撰写出针对学习对象,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
(二)课程产出:
撰写一份《课题分析报告》,为后续的课程开发奠定基础
(三)课程大纲:
1. 问题分析——课程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1)业务目标是什么?
(2)在达成业务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3)哪些问题与知识、技能和态度有关系?
2. 对象分析——课程涉及的对象及其水平如何?
(1)培训对象是谁?
(2)目前的现状水平怎么样?
(3)期望提升到什么状态?
(4)培训对象在从事这部分业务时,碰到的困难或问题是什么?
3. 目标分析——运用ABCD法撰写学习目标
(1)业务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区别
(2)运用ABCD法撰写学习目标
* A-受众:对象是谁
* B-行为:做什么
* C-场景:在什么样的场景/状况/限制条件下
* D-程度:做到什么水平和程度
4. 影响分析,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1)从正面来看,问题的解决给公司层面、客户层面、个人层面带来哪些价值?
(2)从反面来看,问题的存在给公司层面、客户层面、个人层面带来哪些损失?
(3)影响分析决定了课程价值的大小。
5. 方案分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如何解决/改善这个问题?
(2)涉及到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3)我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更多的方法或技巧?
二、课程内容导图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员从知识、技能层面出发,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出包含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导图。
(二)课程产出: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课程设计导图》
(三)课程大纲:
基于任务分析的五步课程设计
1. 第一步:确定与业务目标相关的主要工作成果
(1)工作成果的量化指标
(2)工作成果的设置方法
2. 第二步:确定工作成果中包含的各项任务
(1)多个步骤构成
(2)一般是一个人来承担和完成
(3)每个任务的完成应该形成一个结果
3. 第三步:确定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步骤
(1)步骤是完成任务中开展各项事情的顺序
(2)“动词+对象”的撰写方式
4. 第四步:分析确定各个步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知识是经验的总结
(2)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概括
(3)态度则是自我对事情的看法
5. 第五步:记录分析结果,采用Xmind思维导图进行架构设计
三、五大教学方法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员结合设计出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将其运用到内容的讲授上,使内容呈现生动活动。
(二)课程产出:
在课程设计图上,设计并标注每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大纲:
1. 讲授教学法
(1)讲授教学法在知识类课程中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2)引发学习者思考
• 提问
• 对比
• 举例
• 场景运用
(3)讲师讲解
• 直接阐述
• 举例说明
• 视频播放
• 数据图表分析
• 故事讲授
• 关键词讲授
(4)知识巩固
• 测试
• 总结回顾、
• 工作运用场景
• 让学习者评价、判断或给出解决方案,并作反馈
2. 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2)介绍案例
• 讲解案例内容
• 确认学习者已经清楚案例背景和重要环节
(3)明确问题
• 所讨论的话题与工作息息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思考难度
• 尽量采用开放式的问题
(4)组织讨论
• 分组
• 小组讨论
• 把控进度
(5)认证聆听
(6)总结点评
3. 角色扮演法
(1)背景介绍和角色分配
• 明确演练目的
• 介绍演练背景和角色
• 分配角色并确认演练人员已经认知了角色和背景
(2)组织演练
• 时间控制
• 观察和记录
(3)点评总结
4. 示范教学法
(1)准备
(2)示范前
• 背景介绍
• 时间安排
(3)示范中
(4)示范后
5. 视频教学法
(1)准备
(2)播放前
• 视频中的角色分配、内容概要和背景介绍
• 安排学习者任务
(3)播放中
• 环境营造
• 控制
• 记录
(4)播放后
• 组织讨论和点评
四、课程讲师手册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能清晰列出讲师手册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讲师手册
(二)课程产出:
课程讲师手册
(三)课程大纲:
1. 讲师手册的组成部分
(1)课前准备
(2)总结课程重点
(3)实践练习答案
(4)建议问题或讨论话题
(5)提示培训演示关键点或内容细节
2. 讲师手册的格式要求
3. 现场练习讲师手册的编写
五、课程学员手册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能清晰列出学员手册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结合课程内容,撰写学员手册
(二)课程产出:
课程学员手册
(三)课程大纲:
1. 手册内容
(1)章节简介
(2)学习目标
(3)步骤和指南
(4)重点归纳
(5)学习单
(6)笔记留白
2. 编写原则
(1)准确性
(2)针对性
(3)难易适中
3. 注意要点
(1)体现课程内容的同时适当留白
(2)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便于学员自学
(3)使用启发性问题进行内容串联
(4)设置思考题
六、课程评估手册
(一)课程目的: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员能够清晰界定四级评估体系及其作用,并结合正在开发的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评估手册
(二)课程产出:
课程评估手册
(三)课程大纲:
1. 柯氏四级评估
(1)反应评估: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
(2)学习评估: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
(3)工作转移评估: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
(4)组织影响评估:计算培训产出的经济效益
2. 四级评估运用的工具及方法
(1)反应评估
* 问卷调查
* 访谈
(2)学习评估
* 笔试
* 操作模拟
* 角色扮演
(3)工作转移评估
* 评估表
* 前后对照表
(4)组织影响评估
* 绩效指标
3. 撰写课程评估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