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营销大客户--思维篇
课程诞生背景:
自己在做大客户销售总监的时候,经常听大客户销售(以下简称KA)说:
“老大,大客户很难约,约到也总是一副没兴趣的样子……”
“老大,这些大客户嫌弃我级别低,一定要您或者集团的人才愿意面谈……”
“老大,跟客户实在聊不到一起,我只有听和奉承的份儿……”
“老大,客户跟不下来,竞争对手优势太大…..”
“老大,客户公司水太深,摸不着门道……”
有一次出差北京,帮KA单独面访一家业内知名的投资集团,客户真如KA预言的样子迟到了半个小时,并且一见面就不停地刷手机,经过约半小时的沟通,客户逐渐收起了手机,并在会谈结束时,客户说了这样一段话:
“白总,应该对您说声对不起,以前对您手下不太礼貌,不过也不能全怪我。”客户轻笑。
“怎么呢?”我笑着反问。
“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和销售谈,没办法沟通。我在说战略部署的事儿,他说他有产品A,我说企业的瓶颈,他说你们有产品B。他就像个机器猫,无论我说什么,都能掏出产品相匹配。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我们为什么要买?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每次我都委婉的请他们离开…..” 客户无奈摇着头说到。
“只是我们的销售这样?还是?”我皱着眉头就继续询问。
“大部分销售都这样,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基本都在浪费时间……”
真正到了的KA这个级别,基础销售技巧大部分是过关的,很多时候拿不下客户,是卡在思维的局限上——真正对公大客户的采购具有周期长、参与人员多、关系错综复杂等特征,是丰富,多维而又立体的。可在对公KA的眼里,很多时候客户是平面的,甚至只是线性或者点的,面对复杂的销售局面,对公KA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如何拨云见日?如何才能不被大客户给出的“表象”迷惑而能抽丝剥茧的找到问题的核心?
课程收益:
心态: 意识到和大客户洽谈不光有过硬的销售技巧,还需有和客户匹配的思维高度;
² 认识到对公KA在思维和眼光的局限性,从意愿着手,由内向外的转变;
技能: 学会从横向决策链、纵向痛苦链及多维度分析,还原真实立体的客户;
² 掌握一系列的销售实用技巧——作战图、客户信息表、建模九宫格等;
应用: 打破固有思维,站在大客户的角度同频沟通,赢得客户信任、尊重和订单。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大客户经理及总监;
课程方式:采取“五感式授课”+促动式培训模式让学员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见效。
“案例解析++集体讨论+促动游戏+测试问卷+工具落地+现场辅导”
课程大纲
第一讲:还原立体客户
(一) 横向分析——决策链
1. 决策链的意义
a) 组织架构图对于大客户的意义
b) 组织机构图于对公KA的价值
情景演练:画出客户的组织架构图
2. 找到与银行销售项目有关的组织架构—决策链
a) 角色:他们分别在你的销售项目中扮演者怎样的角色
案例分析:大单的拆分——客户关系无止尽
b) 影响度:他们对于销售项目的影响度是怎样的
案例分析:小S的案例——不要忽视小人物
c) 支持度:他们对于我行的品牌和产品的支持度又是如何
案例分析:圈子圈套——有野心的人有机会成为好的线人
d) 接触度:你与哪些角色有接触?接触的频度如何?
案例分析:误把CFO当成经理——多渠道验证信息
e) 应对者:银行内部还有谁能帮助我攻克一些难搞的角色?
案例分析:大兵小将——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3. 画出你的作战图
a) 在决策链上标注出与银行项目相关人员的姓名
b) 识别每个项目相关人员对应的角色,影响度,立场,接触度
c) 对于出现问题的个人,在其名字旁边标上“小红旗”
d) 在架构图下方,附上客户档案表
情景演练:圈出决策链
4. 客户档案表的在上实际销售中的价值
实用工具:客户信息表
案例分析:生命科学外包的案例引出----交叉分析才能让信息更有价值
促动反思:决策链上的小红旗
(二) 纵向分析——痛苦链
1. 什么是“痛”
a) “痛”在客户业务上的体现
b) “痛”的四个衡量标准
c) “痛”则思变
促动游戏:肝在哪里?
2. 痛苦链是什么?
a) “痛”是如何在客户企业中流动的
b) 痛苦链对于对公大客户销售的意义
c) 建立痛苦链的八个步骤
模拟演练:捋出金融客户的痛苦链
案例分析:多么痛的领悟
3. “痛”的心路历程
a) “痛”的四个层次
b) 四层次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c) 四层次对于KA的意义,
案例分析:瓦楞纸箱
第二讲—— 搞定决策人
1. 强人型客户——探讨本质
2. 开朗型客户——小心为上
3. 成熟型客户——同步价值观
4. 专家型客户——数据分析
分组研讨:不同的阶段的应对策略
实用工具:客户对应表
第三讲——客户发展阶段剖析
1. 客户开发阶段——伺机而动
2. 初期合作阶段——把握机会,伤口撒盐
3. 稳定合作阶段——留下来很快乐,离开很痛苦
4. 战略合作阶段——双边互动,高层协调
5. 关系中断和倒退——事前预警,时候弥补
案例分析:一路走来的客户
² 课程大纲可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调研结果进行调整!